2019年,麥積區花牛鎮沽沱村退出貧困村行列。脫貧“摘帽”以來,沽沱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月11日,記者來到該村,探訪村民的新生活。
沽沱村位于花牛鎮北部山區,全村共有206戶975人,耕地面積1869.3畝,是2019年的脫貧村。這個曾經閉塞的村子,在村里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精準定位和積極幫扶下,村民收入提高了、生活環境改善了、支柱產業發展了,村民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節節攀升。

“我們家五口人,過去經濟收入就是務農,偶爾出去打零工,辛苦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根本不敢想還能住上新樓房。”在村民張淑蘭寬敞明亮的新居,她告訴記者,自從幫扶工作隊入村后,和村兩委一起引導村民栽種新品種花椒樹,不光提供了樹苗、化肥、地膜,連修剪工具都送了過來,還不定期培訓,“我家的幾畝花椒樹真是一分錢都沒有花,長勢也越來越好,今年已經掛果有了收益,現在一年下來能有4萬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來,針對沽沱村適宜花椒種植的情況,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自2015年起每年擴大種植面積,全村建成花椒基地1546.3畝,蘋果基地323畝。按2019年的花椒價格預算,今年戶均花椒收入將達到1萬元,全村收入達到206萬元。技術上,通過這幾年的跟蹤服務和培訓,村里基本每家都有一個花椒種植“明白人”。如今,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以前沽沱村沒有支柱產業,村民除了種植花椒、蘋果,經濟收入主要靠務工,因為缺少技術,全村外出務工的200多人中80%都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沽沱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斌告訴記者,為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村里申報人社部門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了培訓,大多數務工的年輕人都掌握了建筑、電工等技能,從之前的苦力勞動變成了現在的技術勞動,收入翻了幾番。
采訪中,村民杜芳芳正提著工具準備前往村里合作社的果園勞作,談及在家門口就業,她頗有感觸地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不僅子女上學、贍養老人都沒了后顧之憂,而且收入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據了解,為有效解決了留守婦女、老人等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沽沱村引導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建園,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在塬上建成高標準蘋果示范基地,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看著村民們的日子一點點變好,沽沱村黨支部書記楊利保很開心,他信心十足地說,以前村里人的愿望只有脫貧,現在大家的愿望就是早點奔小康。為了鞏固脫貧成效,村里將對無勞動能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的貧困戶堅持低保應保盡保和兜底保障。在提供公益性崗位、技能培訓、能人帶動務工等方式開展就業扶貧的同時,抓好對花椒主導產業提質增效,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天水·天水晚報記者丨張彬霞 裴婷婷
相關新聞
- 2020-03-25一個貧困村的蝶變——麥積區五龍鎮雷家窯村脫貧攻堅紀實
- 2020-03-25易地搬遷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來聽聽麥積區花牛鎮沽沱村村民的心聲
- 2020-03-25麥積區四大組織領導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 2020-03-23麥積區春季城市綠化工作有序開展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