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天水麥積助力殘疾人群體回歸社會

扶貧車間里一名女孩正在制作數字油畫。新華社記者任延昕 攝
新華社蘭州5月17日電(記者任延昕、文靜)“人造骨的腳跟,鋁合金的腰。”43歲的陳彥廣拄著拐杖,跟他人談及自己的身體狀況時,笑得淡然。
陳彥廣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董家溝村人。5年前,因一次事故,他意外致殘。出事前,他是六口之家的頂梁柱;出事后,他用了5年時間才邁出家門。
走出家門、找到工作、結交朋友,這些看似平常的事,對殘疾人來說難比登天。中國殘疾人群體人數超過8500萬,其中很多人有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中國多地正在加大殘疾人自主創業、居家就業、網絡就業扶持力度,幫助他們打通回歸社會之路。
在天水市麥積區貧困殘疾人就業托養扶貧車間,陳彥廣和同事們正在制作谷物畫——一種使用五谷雜糧制成的工藝品,成品售價可達上千元。
陳彥廣手握鑷子,低頭屏息,滾圓的豆粒被他整齊排布在畫紙上。他認真工作的樣子看似與常人無異,只是需要坐一會便站起來,站一會再坐下,如此反復。安靜的畫室里,他拉拽椅子的聲音有規律地響起。
“腰椎和腳后跟被換成了人造骨,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他解釋道。事故之后,他經歷了漫長艱苦的康復訓練,可以拄拐行走,但從事裝潢設計的工作沒了,他被“困”在家里,想出去卻不知該去哪兒。
“一家老小,就靠妻子掙錢養家。我一點忙也幫不上,覺得成了累贅。”他說。
針對殘疾人群體擇業就業、回歸社會的強烈意愿,2019年7月,天水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與天水市甘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貧困殘疾人就業托養扶貧車間。
天水市麥積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夏晨陽介紹,當地投入殘疾人就業保障金128萬元、康復經費25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上崗就業、集中托養和康復治療。
陳彥廣在殘聯干部的介紹下來到這里。通過健康體檢和15天的培訓后,他實現了再就業,成為一名數字油畫和谷物畫畫師,每月收入2000元,扶貧車間包吃包住。
現在,這個扶貧車間里還有140名像陳彥廣這樣的殘疾人。他們分別在蘋果套袋、塑料件去刺加工、工藝品制作等崗位上工作。
天水市甘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娟介紹,企業一方面負責照料這些員工的日常起居,另一方面通過線下訂單、線上義賣等方式開拓銷路,增加產品種類,幫助他們就業增收。
“收入倒是次要,我們高興的是有這樣的地方可以去。大家吃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溫暖。”同在扶貧車間上班的殘疾人羅建紅說。自從吃住到這里后,原來照顧他們的家人又可以務農、務工了,家里的收入又多了一份。
如今,陳彥廣每周5天在扶貧車間務工,有了穩定收入,結交了新朋友。他開通快手賬號,閑暇時在軟件上直播、發布短視頻。“觀看人數最多的時候有80人呢!”他笑著說。
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是中國全國助殘日。甘肅省殘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甘肅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由2014年底的28.81萬人減少到2.39萬人,91.7%的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最近,陳彥廣居住的宿舍樓在安裝無障礙電梯,車間還將購置擺渡車,用于接送員工上下班。“這里架起了我們回歸社會的橋梁,生活從此有了盼頭。”他說。
相關新聞
- 2020-05-15省政府參事室課題組調研麥積區就業扶貧、產業扶貧及鄉村治理情況
- 2020-05-15麥積區召開脫貧攻堅工作約談會
- 2020-05-15麥積區開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弘揚中華孝道文化”主題講座
- 2020-05-15中國共產黨天水市麥積區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