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致富“組合拳”擊退貧困奔小康
——麥積區黨川鎮花廟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當車子一進入群山環抱、鳥語花香的小隴山林區,一條清徹見底的碧水引導著我們來到位于林區深處的黨川鎮花廟村時,頓有人在畫中游,景隨人變幻之感慨。很難想象,這樣恬淡寧靜的美麗村莊,曾經是貧困發生率50.23%的貧困村,更令人驚嘆的是,僅用了六年時間,花廟村在2019年底就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花廟村地處小隴山林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世代生活在森林懷抱中的花廟村村民,并沒有發展特色產業的意識,過著傳統的種糧生活,一直沒過上富裕的日子。村民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天陰下雨,遍地泥濘,無處落腳。過河走的是圓木“棒棒橋”,架子車只能涉水而過,給村民生活生產帶來極大的不便。全村有耕地面積1653畝,有6個村民小組,177戶663人;2013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80戶324人,貧困發生率為50.23%。
2013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實施以來,在鄉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幫扶工作隊的全力幫扶和密切配合下,村上通過走黨建引領、項目支撐、多元化特色產業發展之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找到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集思廣益,分析研究,摸清了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方向——將土地還給森林,轉變生產方式。
“據民間傳說,東漢末年,名醫華陀從漢中云游至黨川鎮花廟村。華陀就寄宿在當時的方神廟行醫濟世。”村支書任永生說,華陀來時,村里野生中草藥資源遍地,華陀采中草藥洗治村民毒瘡,現在花廟村的相當一部分村民也依靠種植中草藥脫貧致富,鼓起了錢袋子。
在幫扶單位天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多方協調和大力推進下,花廟村依托地理區位優勢,因地制宜推廣苗木培育技術,加大中藥材種植力度。在苗木培育方面,依托大青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雪松、樟子松、柚松、國槐、紅豆杉、楓樹、蘋果、櫻桃、花椒等樹苗750畝1100萬株,涉及156戶,占全村農戶的91.2%;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發展以豬苓、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種植產業,種植豬苓17畝8500窩,半夏10畝。

為了使花廟村的富民產業有后勁、農產品有市場競爭力,幫扶干部依托“科技特派員”,和村干部一起組織育苗、種植等技術專家開展了4期技術培訓活動。為了學習先進技術經驗,2019年3月份,村上還組織了15戶貧困戶到陜西考察學習豬苓種植技術。
通過技術培訓示范引導,種植戶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了,農民通過產業增收致富的熱情被激活了。2020年,該村在原有育苗面積850畝的基礎上,借助精準扶貧產業扶持資金,擴大育苗種植面積500畝。2020年3月初至4月底,全村銷售苗木約73萬株,銷售額達197萬余元,其中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銷售額達到132萬余元,占比67%。目前,花廟村的育苗產業已達到全覆蓋,村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
苗木和中藥種植產業發展起來了,村里的基礎設施也悄然發生著喜人的變化:2019年,村子完成了自來水提升改造工程,實現了動力電全覆蓋,村中巷道硬化率100%,全長80多公里的黨川至兩當公路讓商貿流通更快捷、鄉村旅游更便利,寬闊平坦的公路已成為花廟村村民致富的“加速器”。

——延伸產業鏈,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
幫扶工作隊深知,僅靠一、兩項產業,村子的發展后勁不足,要讓村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就得“廣開門路”。為此,幫扶工作隊根據花廟村自身生態資源優勢,致力于幫扶該村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謀劃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
花廟村地處小隴山林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90.7%,在麥積山大景區輻射范圍內,距離麥積城區60公里,距離G30連霍高速石門出口12公里;兩當至黨川公路穿行而過,交通便利,周圍人文旅游及自然旅游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
近年來,麥積區政府加大對花廟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先后建成花廟河500米生態景觀、華佗寺人文景點、紅25軍長征歷史浮雕墻、文化廣場、村史展示館、停車場、旅游廁所等,加快推進花廟村“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四大工程建設,為花廟村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花廟村借助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依托優美的生態和水資源優勢,按照“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鄉村旅游”改革模式,在2018年注冊成立天水市麥積區山情水韻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就在這一年,該村提升了已有的4家農家樂的基礎設施及服務質量,并吸收天津對口幫扶資金60萬元對4戶農家樂及有能力發展旅游業的8戶農戶進行民宿改造,目前這8戶新農家樂初具接待游客的能力。2019年,該村繼續吸收天津對口幫扶資金60萬元,對有發展意愿的12戶貧困戶進行農家樂及民宿打造。預計2020年底,全村鄉村旅游全年接待人數將達到3萬人,預計增收300萬元。
在鄉村旅游“遍地開花”的同時,花廟村的木耳、中蜂產業也形勢喜人。
2018年注冊的村建合作社東旺生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天津市西青區對口幫扶資金建成木耳種植大棚15畝20個,2019年收益60萬元,帶動入股的49戶貧困戶年底戶均分紅800元。
2018年,在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蜂箱760箱的基礎上,該村還結合天津對口幫扶發展資金,給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配備蜂箱12個,到當年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有蜂箱1720箱,落實產業幫扶資金20萬元用于發展養蜂產業。2019年,天津市西青區在2018年原有幫扶的基礎上又為該村購買蜂箱452個,到目前為止全村蜂群保有量2480箱,預計2020年底全村養蜂收入達約200萬元。

——真情幫扶,暖了貧困戶“心窩子”。
天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李鵬彬自從2019年被派駐到花廟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隊隊長以來,帶領幫扶隊員真正發揮脫貧攻堅主力軍的作用,在村黨支部建設、發展脫貧產業、提升鄉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切實踐行幫扶干部的責任、使命,扎根花廟村真幫實干。同時,也以實際行動溫暖著貧困戶的“心窩子”。
通過與貧困戶及其周邊鄰居和村委干部多方交談,幫扶隊員詳細掌握了貧困戶的家庭人口、致貧原因、生活需求等一系列情況,深入貧困戶家中精準開展幫扶工作。
廟川組農戶王某10年前去外地打工時誤入傳銷組織,被騙走不少錢導致精神失常。10多年過去了,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并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嚴重威脅到家中成員及該組村民的人身安全。后來家人把他送到精神病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因費用大而中斷治療。幫扶工作隊了解情況后,積極聯系派出所、衛生院、鎮政府等部門,冒著被暴力襲擊的危險,大費周折將王某送到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王某住院期間,幫扶隊員多次帶著慰問品到醫院看望。了解到他家的實際困難,幫扶隊員還積極爭取民政部門的救助資金,保證他的治療和家庭的日常生活。
村中有一位70多歲的五保戶,智障獨居,身邊無子女,老人堂親關系的監護人照顧老人力不從心。幫扶隊了解情況后,積極聯系社棠養老院,把老人送到了養老院集中供養,費用及生活補貼全部由政府承擔。
還有90多歲的貧困戶羅德發和70多歲的貧困戶尤朋貴都是孤寡老人,之前居住環境很不好,為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幫扶隊和村兩委班子積極協調,將他們安置到舊村委會閑置的兩間空房。幫扶隊員們每次為自己買菜、面、油等生活物資時,都會特意多買一份送給兩位老人。

真幫實扶暖民心,綠水青山帶笑顏。眼前的黨川鎮花廟村,山水秀美、生態宜居,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已形成規模,旅游產品豐富,特色多元化產業發展欣欣向榮,有效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曾經守著“綠水青山”端著“窮飯碗”的山村,如今已成為麥積區集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觀光特色旅游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相關新聞
- 2020-05-21【兩會直通車】麥積區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 2020-05-21【兩會直通車】麥積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 2020-05-21政協天水市麥積區第八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勝利閉幕
- 2020-05-20麥積區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第五次會議暨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