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文明花開別樣紅 ——武山縣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紀實

20-11-13 10:3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洋

武山宣傳網

  三級聯動繪就文明實踐“施工圖”

  甘肅省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武山縣在準確把握工作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領導機構。縣級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由縣委書記任中心主任,辦公室設在縣委宣傳部,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和常務副部長分別擔任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同時分別成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在田間地頭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流動點。

  截至目前,全縣以“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有保障”的“五有”標準,建成449個縣、鄉、村(學校)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所、站,實現了縣、鄉(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構建了以“三級書記”分別擔任主任、所長、站長的文明實踐領導機制和組織體系,繪制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施工圖”。

  全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志愿者服務隊猶如紅色“坐標”,與改善民生的進程同頻共振,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目標合拍相應,推動黨的聲音入腦入心,移風易俗漸成共識,崇德向善蔚然成風,為城市的精神文明創建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與此同時,武山堅持全縣“一盤旗”,打好“組合拳”,不斷完善協調工作機制,制定了黨委統一領導、縣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縣鄉村“三級書記”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不斷規范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標準,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考核,引領文明實踐向縱深發展。

  多維打造文明實踐大矩陣

  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活動的依托。武山縣本著“群眾在哪里,哪里能集中群眾,就將場所建在哪里”“群眾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類型的場所”的理念,著眼實用、便民原則,推進縣、鎮、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矩陣建設。

  10月13日,武山縣洛門鎮冶扶村的文化廣場上,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穿著紅馬甲,帶著精品文物、紅色文物宣傳展板和資料,向村民們講解文物相關知識,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武山縣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們在開展“流動博物館”進農村志愿服務活動時的精彩一幕。據武山縣博物館館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裴應東介紹,武山縣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依托縣博物館建成的,實踐站以“五進”活動為載體,把文物展覽辦到普通群眾的家門口,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博物館的文化服務,把厚重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愛國主義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樸實的言語傳達給參觀者,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10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百姓宣講面對面”講座在武山縣龍臺鎮楊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縣委黨校老師馬荗斌給楊咀村的村民們專題輔導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部分內容。

  楊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依托村史館建成的。村史館里收藏了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及地方各級印發的文件資料、報紙刊物以及村級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各級頒發的獎狀和工作生活用品等400余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后,這里已經成了村民們學理論、學技術、話鄉愁的新課堂。

  “我們村的歷史資料非常多,記錄著村莊的演變和社會的變遷。我們不僅要把這些村史資料完整保存,還要讓這些老物件去教育下一代人。”楊咀村黨支部書記楊吉林告訴記者,村里把村史館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在一起,主要作用就是要通過各種特色實踐活動,更好地宣傳、教育、服務、凝聚群眾,動員和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武山縣精神文明建設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車永亮告訴記者,今年,武山縣整合各類資源陣地,建立了“七大服務平臺”,初步構建起了上下貫通、軟硬結合、集約高效的文明實踐矩陣。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形成了固定的實踐場所,配套完善活動設施,同時積極打造32個示范點,打造12個理論宣講、紅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全民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蔬萊產業發展教育等示范基地,讓文明實踐工作有所依托,讓文明實踐活動無處不在。

  需求導向凝聚志愿服務新力量

  文明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務,只有志愿服務精神廣為傳遞,文明實踐才具有更大活力。在武山縣,“紅馬甲”活躍在田間地頭、社區小巷、交通路口,他們通過助學濟困、交通勸導、文明創建、農技下鄉、文體活動等志愿活動,傳遞著愛心和善舉。

  “車請等一等,學生要過馬路”“孩子,排好隊、往里靠”……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時,在武山縣城關鎮第五小學門口,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穿紅馬甲,手拿小紅旗,護送著家住在同一個方向的孩子們安全回家,他們既不是交警,也不是老師,而是城關鎮第五小學的家長志愿者。

  武山縣城關鎮第五小學地處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每天上下學時的人流、車流量較大,隱患多。校長李愛珍說,為確保學生交通安全,學校成立了“家長護學崗”,倡導家長加入護學崗志愿者的隊伍。學校將每位家長志愿者按照家庭住址合理劃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個組長,每周安排值日家長進行學生放學路隊護送工作。在家長志愿者們的幫助下,大大提高了學生放學期間路隊的安全保障。“雖然護學很辛苦,但是能給孩子們帶來安全保障,心里很踏實。而且,每個學期一個家長最多能輪到一兩次,其余時間都可以在家等著孩子安全回家,也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家長志愿者鄒貴斌這樣說道。

  “家長護學崗”只是武山縣城關鎮第五小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的一個縮影。城關五小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采取“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常態化開展以宣講理論政策、組織文化活動、培育文明風尚、舉辦培訓教育、提供人文關懷、開展志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傳理論、傳道德、傳法律、傳文化、傳科技”,凝聚思想共識,提升文明素養。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武山縣建立健全招募制度,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已經形成了縣級層面的理論宣講、教育引導、文化體育、科技科普、衛生健康、法治宣傳、新風培育等7支志愿服務隊,鄉、村級層面則通過黨員干部帶頭,新鄉賢、農村能人、愛心人士、普通村民加入的志愿服務隊伍。現在,15個鄉鎮、355個村(社區)及93個學校(單位)均組建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者達1萬多人,一顆顆愛心匯聚成強大的力量,促進了文明實踐的全面深入。

  創新載體實踐活動處處潤心田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點是面向群眾宣傳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識、新風尚,在武山縣,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創新形式和載體,處處浸潤著人們的心田。

  龍臺鎮董莊村村民董許娃是2020年龍臺鎮評選出的“脫貧之星”。董許娃家曾經也是貧困戶,2016年利用精準扶貧貸款5萬元建起了養豬場,2017年用產業扶貧資金1萬元購買了4頭良種母豬,開展發展養殖產業。如今,他的養豬場生豬存欄達60多頭,去年家庭純收入突破20萬元。不久前,董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一次脫貧之星講脫貧故事活動,邀請董許娃給村民們講述了自己的脫貧故事,以激勵更多的村民靠著勤勞的雙手奔小康。“我分享了自己的脫貧故事覺得很自豪,同時也在這里了解到了國家的好政策,學到了養殖技術,讓我對以后的發展更加有了信心。”

  像這樣的活動,董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舉辦過很多。在董莊村黨支部書記陳曉軍的手機里,保存著這樣一段老曲新唱歌武山的抖音視頻。“女孩大了,把粉團成給誰?”“成給村里的那個脫貧之星啊,人勤快呀腦子好,今后的日子差不了……”陳曉軍告訴記者,這是武山秧歌曲藝協會志愿者服務隊在董莊村開展曲藝培訓時,教給村里曲藝愛好者的一段新改版的唱詞,說唱幸福生活,夸贊國家政策對貧困戶脫貧、村莊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曲調朗朗上口,村民們喜歡聽,喜歡傳唱,引導群眾歌頌黨恩,宣傳效果比簡單的說教好很多。”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舉辦理論宣講活動,促進了黨的理論和政策深入人心;開展“奉獻武山·十大人物”“武山好人”“最美志愿者”等評選表彰活動,促進公民思想道德提升;舉辦文化旅游系列扶貧活動,組織網紅志愿服務隊聚焦文創產品、書畫作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組織“文化三下鄉”和“紅色文藝輕騎兵”進鄉村及千人廣場舞等一系列群眾性文體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截至目前,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萬多場次,參與志愿者3.8萬人次,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武山大地蔚然成風。

  一個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個創新的陣地,一個個鮮活的載體,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和傳播提供了有效渠道。“用接地氣的‘鄉音’傳遞新時代的‘新聲’,用喜聞見樂的方式面向群眾,以‘小故事’講‘大道理’,讓群眾坐得下來、聽得進去、懂得道理、學有收獲,真正用群眾喜歡的活動來吸引、傳遞正能量,豐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覆蓋面。”車永亮說,如今,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已成為武山人的自覺追求,文明之約下的幸福之城,洋溢著蓬勃的生機,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武山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始,武山縣楊河鎮楊河新村的“大喇叭”每天早、中、晚三個時段都會準時響起,由志愿者免費錄制的音頻,會通過廣播反復向村民宣講理論政策。這是武山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通過探索開展的“村村響、村村講、農村定點播報”廣播活動,定期向村民播報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政策、村情民情、模范典型事跡及移風易俗倡議等內容,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去年11月以來,武山縣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浸潤百姓生活,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植根“蔬菜之鄉”,描繪出一幅幅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生動畫面。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中國的脫貧智慧】靖遠:找準產業謀幸福 凝心聚力奔小康 【中國的脫貧智慧】靖遠:找準產業謀幸福 凝心聚力奔小康
  • 臨澤:小鴨村的大產業 臨澤:小鴨村的大產業
  • 甘肅299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帶你一圖了解! 甘肅299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帶你一圖了解!
  • 奇美萬象洞 奇美萬象洞
  • 【中國的脫貧智慧】字字硬核!八大亮點看甘肅脫貧攻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字字硬核!八大亮點看甘肅脫貧攻堅
  • 精致蘭州 持續美麗前行 精致蘭州 持續美麗前行
  • 繡出美麗鄉村的田園畫卷 蘭州市三縣緊盯重點區域治理使農村環境顯著改善 繡出美麗鄉村的田園畫卷 蘭州市三縣緊盯重點區域治理使農村環境顯著改善
  • 解碼城市容顏提升的“秘密” 蘭州市五區+高新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亮點紛呈 解碼城市容顏提升的“秘密” 蘭州市五區+高新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亮點紛呈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快訊】甘肅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
2   武都:5G巡邏機器人亮相街頭
3   武都:東西協作結碩果 首批“玉兔”來
4   【中國的脫貧智慧】民樂:發展產業促增
5   迭部:蕨麻豬撐起群眾增收“一片天”
6   崇信:“全省一張網”落地建設
7   會寧:多形式營造濃厚憲法宣傳氛圍
8   臨澤:21項冬春旅游大餐來了
9   山丹:打好金融“組合拳”助力社會經濟
10   金塔:“龍頭”舞動產業興
11   莊浪:農技培訓進果園 助農增收謀長遠
12   岷縣:特色產業助脫貧
13   臨澤蓼泉鎮:溫棚成了“致富棚”
14   山丹:搭建平臺助“半邊天”就業創業
15   脫貧攻堅“主心骨”小康路上“引路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