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山村煥發新活力 ——麥積區渭南鎮左堯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傾心盡力幫扶 群眾心里很暖
“盡管這些年我們家接二連三遭遇不幸,日子過得艱難,但有國家的政策幫扶,有幫扶干部和村干部們的噓寒問暖,真的讓人心里很暖和,也樹立了我們家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把日子過好的信心。”今年57歲的村民左海忠感慨地說。
左海忠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但是最近幾年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先是他的妻子得了嚴重的肝部疾病,后來兒子和兒媳又離了婚,前年孫女又患上了血管瘤,今年7月,他的妻子因病離世……
”這些年,為了給患有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的妻子看病,經常要去西安,幾乎每個月都要住幾天醫院,我要照顧妻子,兒子又要照看孫女不能外出務工,不僅地里的莊稼荒了,還因為昂貴的醫藥費欠了一屁股債。“左海忠說。針對左海忠家的特殊情況,幫扶工作隊為他們申請了低保。“剛開始是他妻子單人享受一類低保,但考慮到他和兒子為了照顧病人沒辦法外出掙錢,后來村上又為他家申請了三個人的二類低保。”采訪中左堯村第一書記陶利兵告訴記者。

“雖說現在有新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的花費里有些藥物是不報銷的,還有門診檢查不報銷,日積月累地加起來也是一大筆錢。幫扶干部替我收集資料,拿到鎮上去申請臨時救助,去年我家就拿到了11000元救助金。”左海忠說,以前住院費用只要超過3000元就能報銷,后來醫保政策變了,報銷比例也有所調整,為了減輕他的負擔,村上幫他申請了大病救助。同時,他的兒子左小東也通過村上組織參加了人社部門的技能培訓。
“培訓期間每天發放100元補助,培訓了15天不但沒花一分錢,還領了1500元補助金。”左海忠說,培訓結束后,兒子左小東領到了技能培訓證書,現在在外務工,他自己一邊在家照顧孩子上學,一邊種植花椒和蘋果。
“這幾年我家情況不太好,陶書記他們真的是盡心盡力在幫扶,上門來宣講國家的好政策,我不會做的事情他們手把手地教,還替我整理資料,去鎮上申請補貼。黨和國家的政策確實好,我們家人都打心眼里感激不盡啊!”左海忠動情地說。
陶利兵介紹,左海忠家可以說是很典型的國家兜底保障政策受益者,村里還有幾家類似情況的村民也都得到了基本保障。目前,全村共有農村低保18戶53人,其中一類低保5戶7人,二類低保10戶32人,三類低保1戶3人,四類低保2戶11人,實現了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針對一些村民外出看病不方便的情況,村兩委通過健康扶貧的措施在軟硬件兩個方面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左堯村黨支部書記劉志軒說,在硬件方面,村里建有村級衛生室1處,建筑面積60平方米,內設診斷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醫療設施齊全,配備常用藥品80種。在軟件方面,建檔立卡戶已全部簽約家庭醫生,群眾就醫有保障。
家家有產業 致富有門路
對于左忠海一家來說,減輕看病負擔、落實兜底保障已經實現,但要增收致富,還得靠發展產業。“幫扶工作隊意識到發展產業、勞務輸出是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我們把全面做大做強產業發展規模,提升產業建設力度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陶利兵說,幫扶工作隊對全村82戶384人,通過走訪入戶和電話、微信詢問等方式,對基礎信息、產業發展、務工狀況、政策落實等影響穩定脫貧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進行了全面排查,建立了問題臺賬,制定了產業發展措施。

“看著村里其他人都脫貧致富了,我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勁,一定好好發展產業,絕不能給村上拖后腿。”左海忠說,他一定要將自己的幾畝花椒和蘋果種好,這樣才不枉費駐村干部的一片苦心。
采訪中,記者走進65歲的建檔立卡戶劉順恩的家里,他家種了7畝蘋果、7畝花椒,這兩樣平均每年能收入五六萬元。花椒今年剛掛果,進入盛果期后每畝能產200斤左右,每畝收益能達10000元以上。
“我的兩個兒子都已經結婚,現在有3個孫子,兒子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兒媳婦在鎮上陪娃讀書。家里的果園主要是我和老婆在務作,收蘋果的時候兒子一家也會回來幫忙。”劉順恩說,以前家里種的是糧食作物,收益很低,現在全部栽種了果樹,近兩年花椒蘋果收益好,大家也越來越有信心。“今年合作社免費發了農藥、地膜等,4月下旬還邀請了果樹專家來到村里培訓花椒蘋果的種植技術,一共培訓了7天,在培訓中我也學了不少技術,今后一定要把果樹培育好,爭取掙錢給孩子在城里買樓房。”劉順恩信心十足地說。

據左堯村黨支部書記劉志軒介紹,2016年以來,村兩委針對土地資源閑置的問題,制定了以種植花椒、蘋果、核桃為主的產業發展規劃,累計種植花椒440畝,蘋果263畝,核桃80畝。2018年為29戶未脫貧戶落實產業扶持資金69.5元,其中48.49686萬元用于產業到戶,21.00314萬元入股配股,年實現分紅2.100314萬元。2019年落實已脫貧戶到戶產業扶持資金9戶4.5萬元,全部用于貧困戶到戶產業發展;2020年已經組織47名建檔立卡戶參加了培訓,37家建檔立卡家庭購買了農業保險,為12戶發展“五小”產業的落實了補助政策。
小村莊換了新模樣
邊緣戶景建寶一家共兩口人——他和老母親。母親雙目失明,景建寶單身一人,由于母親需要人照顧,景建寶不能外出務工,只能靠種地補貼家用。前幾年由于收入不穩定,母子二人日子過得艱難,居住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而成了危房。
“景建寶家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一直漏雨,而且側面地基有塌陷,本人也想維修但沒錢。今年,針對他家的房屋情況,村委會申請資金、組織人手把舊屋頂揭了換了椽,刷了墻,還進行了屋頂吊頂、墻面刮白,把之前的土院也硬化成了水泥院。以前他家的廚房是在一孔舊窯洞里,現在為他家新建了廚房和廁所,還給他家修起了院墻。”陶利兵說,在村里的幫助下,景建寶家住房安全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走在左堯村內的主干道上,記者看到每戶村民門前的道路都已經完成了水泥硬化,由于路邊就是山坡,所以為了村民安全起見,主干道邊上還安裝了護欄,每戶村民門前的菜園、花園都用竹籬笆圍了起來,即整齊又美觀。在距離村陣地不遠的地方就是文化廣場,即有鄉村大舞臺,還安裝上了籃球板,很大程度地滿足了村民們的休閑娛樂需求。
“如果你們前半年來的話,都還能看到一些土房、危房和沒有硬化的巷道,短短半年的時間,村里的變化真的非常明顯,現在已經沒有人會亂堆柴草,家畜家禽也不再亂跑,看起來整齊多了。”劉志軒說,他在村里當了多年書記,眼看著村子越變越好,自己心里也很歡喜。

據陶利兵介紹,自從左堯村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以來,累計拆除空心房10座、殘垣斷壁128米、消除“視覺貧困”維修加固房屋28座、新修13處柴草堆放點、垃圾點3處、清理渠道800米、清運各類生活和建筑垃圾30噸,修建花園7處,新栽植樹苗1200株,巷道硬化4.1公里,通村主路維修700米、新修排水渠800米、安裝護欄1400米、安裝路燈43盞、修建護坡6處、封填窯洞7個。現在,左堯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自然村動力電全覆蓋,村陣地擴建已經完成,全村供水安全穩定有保障。
一系列整治措施,讓這個位置偏遠、群山包圍的鄉村煥然一新,這些惠民舉措也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精神面貌,讓小山村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左堯村第一書記陶利兵:
精準扶貧不是走馬觀花,不是蜻蜓點水,而是真抓實干,要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從基礎、產業入手,制定幫扶方案和計劃,用好政策,將自己的本質工作干好,才能真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建檔立卡戶劉順恩:
這兩年蘋果和花椒開始掛果,大家也都嘗到了甜頭,雖然我今年已經60多歲了,但還是要好好學習種植技術,把果樹務作好,不僅不拖累孩子,還要幫他們減輕負擔。
兜底保障戶左海忠:
人在困難的時候別人說兩句好話都心里暖和,更何況幫扶干部還幫了我這么大的忙,我一定要將自己的幾畝花椒和蘋果種好,把日子過好,不能給村上拖后腿。
相關新聞
- 2020-12-01麥積區文化館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
- 2020-12-01冬日村莊 掛面飄香
- 2020-11-30麥積區召開四大組織聯席會議
- 2020-11-30八屆麥積區委第七輪巡察完成進駐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