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嚴查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在繼續。近日,多地公布了排查結果,北京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市的經營貸款3.4億元,廣東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此外,深圳針對發現的問題,責令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
2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了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市的排查結果:
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約占經營貸自查業務總量的0.35%,其中部分涉及銀行辦理業務不審慎,部分涉及借款人刻意規避審查。
目前北京銀保監局已經啟動對4家銀行的行政處罰立案程序和調查取證工作。
在銀行自查基礎上,北京銀保監局會同相關部門選取重點機構進一步開展了專項核查,已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信貸資金約3000萬元。
而自今年1月以來,還有廣東、深圳開展自查行動,從公布的結果來看,排查力度不小。
3月16日,廣東銀保監局發文稱,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920戶,其中廣州地區銀行機構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1.47億元、305戶。

3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下發了《關于轄內銀行經營性貸款有關問題的通報》(下稱“《通報》”)。要求轄區內中資商業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務進行全面排查,并選取六家銀行進行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針對發現的問題,責令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
《通報》中還提到了三類典型案例,包括銀行員工誤導客戶套取經營性貸款買房、客戶經理在微信公眾號不規范開展業務宣傳以及個人套取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
據南方日報調查,銀行通過審核流水、面談、走訪等手段對首付款真實性進行核查。征信上如顯示短期內有辦理消費/經營貸款的,重點關注。比如,一旦查實確屬通過個人貸款或經營貸款等銀行融資方式用于繳納和籌集首付款的,或者通過房地產中介公司、互聯網平臺、小貸公司等非銀行渠道籌集首付款的,拒絕發放個人住房貸款。
此外,上海銀行同業公會消息顯示,截至3月18日,上海地區135家商業銀行已經完成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工作。自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貸款資金用途違規,部分個人消費貸、經營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在房屋主體結構未封頂前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個別貸款未能嚴格落實住宅封頂政策或商用房竣工驗備要求;首付款來源核實不審慎,少量首付款資金來源為非自有資金;貸款資料收集不完整,部分貸款貸后環節存在資金用途證明材料不足或印證力不強等情況。
本周,浙江也宣布要求各金融機構對2020年以來發放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消費類和經營類貸款以及“凍資”等業務進行全面自查。
金融監管加碼的同時,市場方面也有異動。3月23日,“鏈家上海下架萬套二手房源”引發討論。據媒體報道,3月20日,鏈家官網在上海地區共顯示二手房1.6萬套,但就在前一日線上房源還超3.8萬套,一夜之間少了一半。

而此前鏈家公開數據顯示,3月13日-19日,上海的二手房源掛牌數量均為3.8萬套左右。
對此,上海鏈家發布說明,表示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存量房房源核驗及信息發布工作的通知》,及《上海市存量房房源核驗及信息發布操作規范(試行)》明確,自2020年12月15日起,房產中介在掛牌存量房前先備案并提交房源核驗。
目前,該平臺二手房數量逐漸恢復。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