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甘肅嘉峪關祁連山社區結合季節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義診活動。 楊艷敏 攝
中新網甘肅嘉峪關4月14日電(記者 崔琳 楊艷敏)地處甘肅嘉峪關市老城區的祁連社區,內轄23個居民小區,大部分屬于老舊小區,昔日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等原因,人居矛盾相對比較突出。
針對這一問題,該社區從微小的、民眾關心的事情著手,將基層治理單元由社區向小區院落延伸,以華都庭院為試點建立“綠色家園·幸福華都”改造項目,通過黨建引領小區“微自治”,在短短兩三年內讓這里大變樣,物業費收繳率達96%,民眾幸福感及獲得感極大提升。

圖為甘肅嘉峪關祁連山社區組建理發志愿服務小組,為行動不便老人、臥床居民服務。 楊艷敏 攝
近日,中新網記者隨甘肅黨史學習教育集中采訪團走訪該小區看到,老照片、剪紙、瓷盤畫、一次性筷子、紙杯、墻體綠植等創意作品將這里的住家樓道裝扮一新。祁連社區黨委書記、服務中心主任楊秀琴告訴記者,這些特色樓道都是由社區引導,居民自發參與完成的。
期間,社區還組織居委會成員、居民小組成員、黨員從農場拉來羊糞和土對小區內的10塊荒地進行了翻土培糞,并發起了“認領‘責任田’荒地變花園”招募活動。截至目前,10塊荒地已全部被認領,并做了美麗庭院和特色樓棟打造院微治理計劃書。社區保護環境的行動和庭院改造計劃帶動了更多的人去愛護轄區的一草一木,達到了綠色家園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讓轄區變得更有溫度、更有家的味道。

圖為祁連社區引導居民自發參與打造特色樓道。 楊艷敏 攝
75歲的李友安,正在享受社區每月一次的免費理發服務。他表示,自從兩年前有了“您的銀絲·我的牽掛”項目,自己就再也沒有花錢去外面理過發了。據悉,由祁連社區組建的理發志愿服務小組,已為行動不便老人、臥床居民累計服務30余人次。
不僅如此,該社區還以黨建聯盟促活力,義診活動顯情懷,社區聯合轄區互聯共轉單位市疾控中心、祁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醫療服務小分隊,不斷拓展健康驛站項目,結合季節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義診活動,自黨史教育開展以來,累計開展講座3場次,累計服務90余人次,向居民普及了健康常識,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健康素養,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門對門住著卻不相識,這似乎是現代都市鄰里之間的普遍現狀。”58歲的居民王秀芹對此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上述情況從祁連社區“牽線搭橋”設置黨群服務中心排課計劃,吸納30多位老師,帶領大伙走出家門進行系列學習后就有了很大改觀。
后來,社區又引導居民自主建設參與到綠色靜美家園行動中,更讓他們感受和享受和諧鄰里關系所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幫互助,共建共享”的新型都市睦鄰文化正在逐漸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我為群眾辦實事”總要求,祁連社區對轄區內主次干道、無物業小區、出租大院等重點區域實現衛生監督、清理全覆蓋,共計出動200余人次,清理垃圾10余車。
針對轄區物業服務企業與居民群眾溝通能力、企業核心凝聚力不強的問題,社區聯手培訓機構舉辦物業公司能力提升培訓班。針對物業公司提出的18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社區通過綜治中心分流處置,積極解決人居矛盾問題,黨史教育以來調處化解矛盾13件,漸使“陌鄰”變“睦鄰”。
社區還積極引導物業公司開展美化家園行動,利用廢舊輪胎設計各類異形裝飾,大家一起動手將廢舊輪胎經過組合,變身成了五顏六色、妙趣橫生的創意花架、酷炫坦克,懷舊自行車等。這一“變廢為美”的創意使昔日小區的衛生“死角”消失了,讓小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表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旨在真正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既要傳承好黨的紅色基因,也要大力弘揚嘉峪關精神、鐵山精神、八棵樹精神,要盤活紅色資源,深挖豐富內涵,讓精神的力量鼓舞發展信心,推動全市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完)
相關新聞
- 2021-04-14白銀區北武當舉辦第八屆民俗文化旅游節
- 2021-04-14甘肅省安委會副主任、省應急廳黨委書記、廳長黃澤元到方大炭素考察調研
- 2021-04-14火熱的青春 奉獻的光芒全國勞動模范張平香受邀參加西北師范大學創新創業講壇
- 2021-04-14方大炭素一季度生產實現開門紅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