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遼寧方大集團扶貧工作隊員義無反顧地扎根在甘肅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積極投身到東鄉扶貧攻堅一線,助力東鄉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獻出了方大人的一份智慧和力量。朱良成,就是這個光榮群體中的一員。
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遼寧方大集團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好消息傳來,方大扶貧隊員熱淚盈眶,大家紛紛為自己幫助東鄉脫貧感到無比自豪,也為自己是一名方大人而驕傲。
這是黨對方大集團6萬多名員工及扶貧人員辛勤付出的褒獎,更是對我們扶貧工作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和激勵。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讓當地的老百姓收入更多,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再作新貢獻。”遼寧方大集團旗下方大炭素扶貧辦公室主任朱良成感慨萬千。
扶貧之路充滿艱辛,但朱良成和他的同事們情系東鄉群眾,用腳步丈量著扶貧路,用真情助力當地群眾過上好日子。
朱良成主要負責組織產業扶貧項目考察論證、項目對接洽談、實施方案制定、產業扶貧措施協調落實等工作。他又是現場扶貧臨時黨支部負責人,一肩擔著雙責。
這里的婦女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語言不通,交流起來很費勁,剛開始工作開展得很艱難,愿意主動報名到車間務工的人寥寥無幾。”朱良成介紹說。剛到東鄉的時候,許多鄉村的路還沒修好,只能靠步行翻山越嶺。他和同事們挨家挨戶上門做貧困群眾的思想工作,經常碰一鼻子灰回來。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一口,一天下來,腳磨出了血泡,但朱良成并不灰心,第二天繼續堅持去家訪。
他和同事們不斷找方法、補短板,通過實施有效的激勵手段,不斷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幫助解決他們生活的實際困難,讓鄉親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漸漸地,通過口口相傳,群眾的積極性逐步被調動了起來,越來越多的東鄉婦女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家門,到扶貧車間上班。
“以往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給幾百元錢等經濟上的幫扶,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能減輕困難群眾的生活負擔,緩解他們暫時的經濟困難,但這不是萬全之策。扶貧要扶志,我們就是要打造‘造血式’的扶貧模式,不會技術我們找老師手把手地教,通過設立‘全勤積分獎’開展勞動競賽等,不斷提升她們的競爭意識和遵章守紀意識。”
“精準扶貧既要扶智,更要扶志,關鍵在于如何實現持久扶貧。方大企業的做法是既要授人以漁,更要授人以漁,把產業扶貧作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朱良成介紹說。方大企業更加突出造血式扶貧模式,通過產業“造血”來拔貧根,不斷引導、激勵帶動東鄉群眾逐步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勤勞致富的意識,幫助他們從思想深處挖掉“窮根子”,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作為有著22年黨齡的老黨員,朱良成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東鄉扶貧的每一位共產黨員、每一位扶貧工作者,克服基礎條件差、交通落后、群眾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生活艱苦等一系列困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整日奔波于鄉村農舍之中,行走在山梁溝壑之間,抓項目、找訂單、談合同、建廠房、購設備、跑銷售以及人員培訓,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每日工作至深夜,時常吃不到一頓熱飯,喝不到一杯熱水,但他以苦為樂,再苦再累再難也不退縮。
通過內引外聯,積極牽線搭橋串聯牽引,吸引當地能人大戶和一批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主,實現強強合作、產業互補、互利共贏,為產業扶貧項目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使扶貧項目盡快落地,他本著“全面幫扶、項目運作、微利持久、讓利東鄉”的方大企業幫扶原則,帶領扶貧工作人員扎根一線、常駐東鄉,堅持統籌調度、專人負責對接、每天緊盯項目落實進度,詳細掌握了東鄉資源稟賦、扶貧車間、閑置廠房和勞動力狀況,與各鄉鎮各部門一道謀劃研究,細化幫扶工作,加快項目落地進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2019年5月至今,在朱良成和他的同事們的傾情努力下,一批抗風險能力強、產業附加值高的項目落地,點亮了東鄉人民的新生活,托起了貧困群眾的小康夢。截至目前,遼寧方大集團已在東鄉縣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解決就業9700多人。120余名方大扶貧工作人員艱辛付出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當地群眾擺脫貧困后的“幸福指數”,為東鄉縣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東鄉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朱良成信心十足地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在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方威主席的關心和指導下,在扶貧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方大扶貧工作人員,心懷赤誠,情系東鄉,努力把扶貧企業做大做強,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群眾生活更加幸福,讓共產黨員的這面旗幟,高高飄揚在鄉村振興的最前沿。”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