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地處絲綢之路要沖,三面環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溫帶沙漠氣候,是駱駝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民勤牧養使役駱駝歷史悠久。明清時期,政府鼓勵養駝,特別是清初,民勤駝商馬合盛經營駝隊,開辦茶社,生意遍布全國,曾被雍正封“官商馬合盛”。1907年,清政府頒旨,以護國員外郎誥封其后人馬香亭為“資政大夫”。后駝隊更加興盛,曾受孫中山先生派遣,遠赴蘇聯開展外交活動,受到列寧親切接見。民間組織的駝羊會,每年在蘇武廟舉辦賽駝活動,其盛況空前。民勤駝隊走南闖北,駝道四通八達,境內男丁大都跟隨駝隊走貨,以此為業,成為駱駝客。2011年3月,民勤駱駝客被確定為甘肅省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屬民俗類。


民勤駝隊所走的路線四通八達,東去西安、天津,西走新疆,北通內蒙古,南達青海、西藏,足跡還到達過蒙古國、蘇聯及中東地區。行程數萬里,形成了獨特的駱駝客文化。民勤駱駝客分布于民勤全縣, 尤以東湖、西渠、泉山、蘇武、三雷等鄉鎮最盛。駱駝客多為家境貧寒的壯丁,一支駝隊的駱駝客依據技術和經驗,各司其職,分為領房子、騎馬先生、鍋頭、水頭、拉鏈子等。領房子是駝隊中的首領,總管駝隊的一切事務,熟悉駱駝習性和疾病的治療,能夠應付各種嚴酷的氣候條件,熟悉路線和井頭,通常也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如果遇到強寇和土匪,能夠保證駝隊人員和貨物安全。騎馬先生的地位在駝隊中僅次于領房子,主要負責前后聯絡、探路、尋找水源客棧等工作。鍋頭、水頭,也叫“大頭”“二頭”,負責牽拉駝隊的頭鏈、二鏈,保障駝隊的生活起居。拉鏈子,是駝隊中最底層的勞動力,主要負責拾糞、砍柴、值夜、放牧駱駝、物品裝卸、駱駝牽引等任務。

民勤駱駝客有獨特的野外生存裝備,裝備有鞍子、鼻鍵子、帳篷、火炬子、栽毛褥子、腳蹬氈、毛搗兒、氈帽、皮襖、毛繩、銅鍋、水癟子等等。民勤駱駝客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經過數十代駱駝客的摸索和積累,駝隊多是晚秋起場運貨,因白天睡覺暖和,夜間走路能防止駱駝負重發汗,所以駝隊一般采用夜行晝宿的起居方式。駱駝客還有探路、打蹤、辨識水源、風雪宿營以及人與駱駝常犯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器物的制作和修理等生存技巧。民勤駱駝客興盛高峰期時,駝戶有三千家之多,駱駝總數約在十萬峰以上。民勤及相鄰地區經過沙漠的貨物運輸,基本由民勤駝隊擔當。

相關新聞
- 2021-04-06甘肅民勤:全域旅游描繪“詩與遠方”
- 2021-03-22甘肅民勤:置身浩瀚大漠 欣賞詩意風光
- 2021-03-19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 一個尋找根與鄉愁的地方
- 2021-02-04甘肅民勤:稅收優惠“不來即享”為企業“賦能聚力”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