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云祥
近年來,高臺縣統籌布局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結合種養、有機肥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耕地改良,形成了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協調發展之路。這不但讓農民用上了生物質天然氣,而且生物質肥料的使用還調節了土壤結構,提升了農產品質量。
新能源項目崛起
走進高臺縣南華鎮工業園區,兩個大型半圓狀生物質燃氣儲存罐格外醒目,旁邊矗立著4個桶形沼氣氧化池,這就是甘肅方正節能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公司)清潔能源廠區。
“以往農民秋季焚燒秸稈,到處都是煙霧,自從公司建成甘肅首個日產2萬立方米生物質天然氣及有機肥生態循環利用項目后,既解決了大量秸稈處理難題,又生產出生物質天然氣和有機肥,一舉兩得。”方正公司董事長方三葉告訴記者。
在高臺縣黑泉鎮向陽村,眼下村民們正在田地里播種玉米。與以前不一樣的是,這里農民由施用大化肥改為了施用有機肥料。
“我家種了6畝玉米,所有秸稈都被方正公司回收,種地用的也是這家企業生產的有機肥。”70多歲的向陽村村民石懷勲說,使用有機肥后,改善了耕地質量,莊稼增收明顯。走進石懷勲家,黃色的生物質天然氣管道排列在墻壁上,家里安裝了生物質天然氣專用爐、天然氣壁掛爐、太陽能熱水器、隔熱門窗等,不但節約了能耗,生活也更加方便。
石懷勲家里用的正是方正公司生產的生物天然氣。據了解,該公司主要以秸稈、畜禽糞污、尾菜等農牧業生產廢棄物為原料,通過發酵、提純,最終形成甲烷含量達97%以上的一類天然氣,年產生物天然氣700萬立方米,一部分進入加氣站,另一部分則進入1000多戶農民家庭。沼液被固液分離后進入肥料生產車間,被加工成4大系列、40多個品種的混合肥和有機肥。
據高臺縣農村能源服務中心主任孫兆生介紹,高臺縣在南華鎮南岔村實施了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建設示范村項目,開展了舊住宅拆舊建新,并配套相應的道路、綠化、給排水管網等設施,以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為重點,整合項目資金,采購安裝了高效低排放節能環保采暖爐和波紋管等節能設備,提高了農村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充分發揮了農村能源的多重功效。
“變廢為寶”見效益
“變廢為寶”是高臺縣清潔能源開發的重要特征。在南華鎮三岔村,全村有耕地2860畝、323戶村民,村子被列為縣級鄉村振興示范點。
“以前村里柴草、秸稈、廢料堆積成山,現在有了沼氣處理廠,大量玉米、小麥、人畜糞便被廠家收購,村里干凈整潔,空氣也很清新。”南岔鎮村民王兵國說,家里安裝了節能爐子,節能效果好,冬季家里也很暖和。
孫兆生介紹,全縣創建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利用方正公司每年產生的30萬噸沼液,開展蔬菜等經濟作物沼肥綜合應用示范面積3萬畝。通過沼液、沼渣的高效利用,實現化肥減量使用、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結構和循環農業發展。
作物秸稈有效利用是變廢為寶的生動實踐。高臺縣結合農村發展實際,走上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發展的開發之路,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
為了讓農村變得更美好,讓農村廢物發揮效益,高臺縣制定了秸稈利用回收政策,按照企業每收購1噸秸稈補助120元的標準,對方正公司秸稈收儲運進行扶持。
“公司采取農戶每交售1噸秸稈干貨,就能置換5袋(共200公斤)有機肥,鼓勵農戶將未利用農作物秸稈交售到區域站點,供企業集中回收生產生物質天然氣。”方三葉說,公司已在全縣建立了7個農村秸稈等廢棄物固定回收站和22個臨時回收點,形成了秸稈收購和加工再生產的區域性專業化市場。
記者發現通過秸稈“青貯、黃貯、微貯、氨化”和秸稈養殖技術,高臺縣農村興起秸稈機械化還田和腐熟還田,使農村未利用秸稈得到有效清理,城鄉生活環境持續改善。
另一方面,方正公司在畜禽養殖集中區建設畜禽糞污預處理設施,年集中處理354個(戶)生豬養殖場21.54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污,年集中處理利用量約15萬噸,將推動全縣畜禽糞污采取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開展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農村新能源+”模式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速了農村區域化市場循環轉型,形成了種養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記者了解到,隨著農村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及循環利用項目建設步伐的加快,高臺縣創造了農村“能源綜合利用+廁改+垃圾分類處理+”模式,為現代化農村發展轉型發揮了支撐作用,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宜居的現代農業綠色發展之路。
“以前用柴火做飯,到處臟亂差,后來用煤氣罐做飯,煤氣罐很笨重,也不安全,現在用上了生物質天然氣,打開節能環保爐子就能做飯。”石懷勲說,如今農村變化很大,每家每戶過得和城里人一樣。
孫兆生介紹說,高臺縣通過與甘肅農業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院校開展技術合作,突破了秸稈收儲、糞污資源化利用、生物質天然氣生產關鍵技術。
“近兩年來,方正公司實施能源新技術開發利用項目兩項,取得相關研究成果3項,開展以沼液綜合利用為主的試驗示范4項,試驗種植有機哈密瓜30畝,西甜瓜100畝,鮮食葡萄4棚,露地栽培蔬菜60畝,探索出了‘綠色、高產、高效、循環’的農業發展模式。”孫兆生說,全縣已經構建起了產地環境、有機生產、廢棄物利用、經營服務等一體化的循環農業產業鏈,形成了產業融合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產品優質安全的循環農業發展新機制。
相關新聞
- 2021-04-2720部門發文力挺 海南自貿港制度探索將迎新突破
- 2021-04-27湖南省自貿試驗區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將獲商務部支持
- 2021-04-26“天馬”比翼“途牛” 武威市與南京途牛達成旅游戰略合作
- 2021-04-26涼州區天馬中學扎實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構建崇文尚德教學環境
精彩推薦
-
尹弘在甘肅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加快推動各項事業發展 奮力譜寫甘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壯麗篇章
-
任振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全省中醫藥發展工作時強調 傳承創新發揮優勢 強鏈補鏈做大產業 加快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脫貧攻堅答卷】山海相連 攜手筑夢——天津甘肅東西部扶貧協作譜新篇
-
甘肅省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暨“看電影學黨史”主題活動啟幕
-
甘肅省知識產權宣講走進蘭州高新區
-
中西部七省(區)普通高中“新課程 新教材 新高考”巡講首站在蘭啟動
-
2020年甘肅法院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
甘肅省法院:發揮司法保護主導作用 優化知識產權法治環境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