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民勤縣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出“五大舉措”護航“農村經濟”,用實際行動檢驗黨史學習教育實效,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農資供應有保障
為保障全縣農資供應,民勤縣采取“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捆綁升級”的主體模式和“聯購分銷,統分結合,直線調撥,曲線結算”的運作方式,各成員單位,切實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提升市場競爭、降低經營成本。據了解,2021年上半年,全縣共團購各類化肥1.5萬噸,降低進貨成本300萬元。
“我們計劃兩年內,通過代理品牌、壯大隊伍,力爭使團購量達3萬噸以上,占全縣供銷系統化肥經營量的50%以上。”民勤縣供銷社副主任潘從光介紹說。
農化服務助發展
硬件有保障,技術還得跟得上。民勤縣不斷提高為農服務科技含量,圍繞縣委縣政府主導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測土配方,開方供藥,提供農作物全程營養方案,引領綠色植保、科學種田、提質增產。同時采取技物結合、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現場指導、實地觀摩等方式,計劃年內舉辦各類培訓班20期以上,培訓農民、農業經紀人、農技員3000人次以上,不斷轉化農業科技成果,提升廣大社員群眾科學種田水平,增強為農服務綜合能力。
生產合作齊發力
“土地流轉后,經濟收入增加了。以前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我還有空閑時間打零工,雙份收入呢。”民勤縣重興鎮村民王集和高興地說。
據了解,民勤縣穩步推進“代耕代種,聯種聯收,統防統治”系列化服務,重點在土地流轉、托管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成果。今年以來,全縣共流轉土地4.56萬畝,托管或半托管土地3.73萬畝,簽訂訂單農業1.2萬畝;在全縣范圍內建立新肥、新藥、新種子試驗、示范田200多處、500畝以上,并根據不同作物、地塊提供全程營養方案10多個,受益面積20萬畝以上。為適應現代農業需求和土地集約化經營新形勢,民勤縣惠農服務運營中心還以眾籌聯購方式統一購進大疆T30無人機16架,組成供銷社農化服務飛防大隊,助力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
促銷送上“定心丸”
“以前種莊稼愁,種了莊稼又愁賣。現在就不一樣了,政府指導種田,還幫忙銷售、保底收購,真真是讓我們老百姓種田沒有后顧之憂了。”雙茨科鎮村民曾凡林感慨萬分。
民勤縣充分發揮供銷社渠道多、信息靈的優勢,采取“分購聯銷、深購遠銷”的經營模式,最大限度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全縣大部分鎮級惠農服務站、村級惠農服務社借鑒“糧食銀行”模式,開展農產品聯營業務,先期保底隨行就市收購,售后按實現利潤分紅。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農商合作,既解決了經營企業資金問題,又解決了農民的“賣難”“買難”問題。
“2020年,凡是參與玉米聯營的農戶,畝增收均在400元以上;冬季保底訂購農業生產資料,遇漲不漲,遇降保底,真正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目前,我縣已預訂化肥、地膜1.5萬噸,恰遇農資爆漲年份,僅此一項便為農民節約開支600多萬元。”民勤縣供銷社副主任潘從光說。
開啟信合“直通車”
民生實事抓在手,群眾冷暖掛在心。為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資金不足問題,民勤縣致力于創新和探索供銷新模式,建立健全產銷合作社,并開啟信合“直通車”。民勤縣蘇山供銷社領辦的惠慧源農牧產銷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達200戶,入股額168萬元,連續5年累計分紅88萬元。全縣80%的基層供銷社開展了普惠金融服務,為社員代收電費、話費、代理轉賬業務,代收代發快件,方便周邊群眾。全縣60%的農資經營企業采取“春借秋還”的辦法,解決困難群眾生產資金不足問題。西部農林產銷專業合作社建成3000多畝供港蔬菜基地,“三變”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并成燎原之勢。
“我們計劃到2022年底,建成鎮級惠農服務站16家、新型莊稼醫院50家、智能配肥配藥站1家、村級惠農服務社100家以上,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在鄉村振興大業中貢獻供銷力量。”民勤縣供銷社負責人王玉珍介紹說。
(民勤宣傳部 李曉佳)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