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武山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緊緊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主動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大局,自覺肩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呈現新氣象、新面貌,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在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的偉大實踐中開創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局面,縣委、縣政府決定,授予王永剛等10人第五屆“感動武山·十大道德模范”榮譽稱號。他們身上集中展示了武山人民崇德向善、樂于助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良好風尚,是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是引領主流價值的鮮明旗幟。即日起,在縣政府網站開設【先進典型】專欄,集中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先進為標桿,以典型為榜樣,自覺弘揚和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武山作出積極貢獻,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王永剛,男,50歲,武山中荷公司垃圾處理廠鏟車司機,10年來一直堅守在垃圾處理一線的工作崗位上,是環衛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從干環衛的那天起,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高尚品格,繪就了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業績的人生軌跡。
每當談到環衛工人,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往往是長年在大街上從事清掃保潔作業的一線工人,但對于王永剛,熟悉他的人知道:這位天天與垃圾打交道的人,他與大街上清掃保潔的同事們一樣都是環衛戰線上的一員,不一樣的是他是退伍軍人出身,曾經軍營的歲月,磨練出了他堅韌的性格。沒多少人愿意到“苦、累、臟”的垃圾處理場填埋作業區工作,但他主動請纓,自愿選擇到地點偏僻、條件艱苦的垃圾處理場工作,并堅持到最苦、最累、最臟、環境條件最差的垃圾填埋區和同事們并肩作戰。每當夏天的時候,鏟車駕駛室40多度,一工作就是整整8個多小時,中午隨便吃點便飯后接著繼續干,忙的顧不上喝一口水。由于工作環境的特殊性,長時間被沼氣熏得吃不下飯,在烈日的長期暴曬下,臉、脖子、胳膊等部位患上了嚴重的日光性皮炎,奇癢難耐,至今未愈。通過他任勞任怨的努力工作,垃圾場填埋區面貌煥然一新,進入垃圾場,看不見一片垃圾、也幾乎聞不見異味。他沒有豪言壯語,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個崗位總得有人干”。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決不可以沒有知識”,這是王永剛十分欣賞的一句話。平常,王永剛把大多數業余時間都用在了鏟車司機業務上,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隨著城市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加,工作難度也在加大,原來鏟車的鏟斗老化,影響施工進度,王永剛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對原有鏟斗進行技術改造,啃下這塊硬骨頭。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王永剛一方面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鉆研,認真研究電焊的工作原理。有的同志開玩笑說:“咱就是一個鏟車司機,操那份閑心干啥呀 ?”每逢這時,王永剛總是淡淡一笑,心里說:“因為我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就得要鉆研業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的反復實踐,王永剛學會了電焊,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長了機器使用壽命,還為單位節省設備購置和維修費用。
王永剛的鉆勁不僅表現在技術革新上,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由表及里,觸類旁通。如今,他煉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聽到鏟車的聲音,就大體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鉆一行。如今,憑著這股鉆勁,王永剛成為了集電焊工、電工、管道工、水暖工為一身的全能人才。由于業績突出,王永剛多次被市、縣評為先進個人。2016年4月,獲得“武山縣勞動模范”稱號;2016年4月,被市委宣傳部評為2016年第一季度“最美天水人”;2018年3月,被市委宣傳部評為2016年——2017年度“最美天水人·十大人物”;2020年被評為甘肅省勞動模范。
相關新聞
- 2021-05-08武山縣召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隊伍建設巡查工作啟動會
- 2021-05-08馬勤學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 2021-05-08傳統武術掀熱浪 精氣神韻漫校園 | 武威第十五中學舉行傳統武術進校園暨新“六藝”工作室揭牌儀式
- 2021-05-08甘肅銀行被評為“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先進集體”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