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網甘肅電力融媒體記者一行走進定西通渭縣,翻過一座座山頭,記者們來到通渭縣榜羅鎮新四村,一排排湛藍色的光伏電板矗立在黃土地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的電能正為這里的鄉村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以前啊,我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農作物和外出務工,收入低、離家遠,自從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后,在家門口曬太陽就能掙到錢,再也不用背井離鄉了。”五十多歲的當地村民李福祥大爺笑著對記者說到,黝黑粗糙的臉頰上掛著農民特有的樸實和發自內心的笑容。
據悉,榜羅鎮新四村光伏扶貧示范園區是采取聯村方式建設,裝機容量4.72萬千瓦,占地1511畝,年發電量約5664萬度,實現發電收益4248萬元,輻射帶動全縣134個貧困村,讓9440戶像李福祥這樣的家庭實現了脫貧致富。多板塊融合是該示范園區的一大特色亮點,園區整體采用立柱露天種植、桁架+大棚、桁架+圈舍的農光、畜光互補模式,配套水肥一體化、節灌等設施,發展金銀花種植、花卉種植、經濟林果育苗、蔬菜(食用菌)種植及黑驢養殖5大產業板塊,真正實現了土地收益最大化。
光伏扶貧產業示范園的建設,在實現電站發電的基礎上,還通過電站土地返租和吸納當地貧困群眾務工,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示范園區的安全穩定運行是最重要的保障,國網通渭縣榜羅供電所所長王鵬玉向記者介紹到:“示范園區是轄區內重點扶貧項目,光伏板數量龐大,且帶有種植、養殖、灌溉等產業,發電與用電同時存在,榜羅供電所高度重視,主動上門對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專項服務措施,定期對不同設備進行‘體檢’,全力保障園區安全健康運行,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在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各地結合實際,開創了光伏扶貧綜合利用多種新業態,在馬營鎮華川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智慧的村民們利用牛棚頂部建光伏扶貧電站,與畜牧養殖形成功能互補,實現集約用地和扶貧效果最大化。與此同時,復雜的用電情況也為電力服務工作帶來了考驗。“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們華川村的致富法寶,合作社的安全運行離不開供電公司的傾心服務,用電隱患我們從來沒有擔心過,每月三四次上門服務有效杜絕了各類用電故障。“提起供電公司,華川村村支書張瑞華一臉興奮,贊不絕口。 如今,光伏扶貧被當地群眾們形象地稱為“陽光取款機”,只要有陽光,就能隨時“提款”。而時常為光伏板們“體檢”的電力紅馬甲在當地居民心中儼然成為了致富道路上的“助力者”和“清障者”。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在光伏扶貧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國網通渭縣供電公司始終堅持“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緊緊圍繞服務鄉村振興這一目標,緊貼綠色發展的主弦律,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主動溝通、主動服務,全力當好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電力先行官,為鄉村振興賦能充電,照亮相親們的“致富路”。(楊凱)
相關新聞
- 2021-05-18重走紅色足跡 建設文化公園
- 2021-05-18警惕養老領域非法集資 四部門聯合發布風險提示
- 2021-05-18今年底未通寬帶行政村將動態清零
- 2021-05-18快手電商營銷平臺磁力金牛正式上線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