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和“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修好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黨史教育必修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應有之義,有助于培養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為此,高校要高度重視黨史教育,將黨史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實踐之中,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一讀二講三寫四踐行”四個環環相扣又循環往復的階段,引導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當時代大任,投身建設大潮。
讀,從黨史中品出“味道”。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梁的鮮活教材,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是中國道路、中國話語最鮮活的現實表現。抓好黨史學習教育,首先要從“讀”入手,開設課程系統讀,舉辦講座引導讀,推薦書目重點讀,播放視頻形象讀,要推動黨史國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綜合運用啟發式、情景式、討論式、表演式等教學方法,將黨史知識滲透到教育教學內容中,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原原本本研讀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大學生讀本》等著作,準確把握黨史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引導青年學生品出真理的“甜味”和信仰的“純味”,品出奮斗的“澀味”和勝利的“香味”,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激發起主動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精神動力。
講,從黨史中培育“信仰”。
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用心設計主題團日和主題班會活動,組織學生參加黨史知識競賽、黨史誦讀大賽、主題征文和演講等活動,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角。要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輔導報告,通過講成立史,感悟締造者的崇高信仰;講革命史,明白革命家的艱苦卓絕;講建設史,體會建設者的守正創新;講復興史,堅定青年人的報國志向。要結合“0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拓展黨史教育學習空間,積極開發黨史教育網上在線課程和在線資源,講好黨的故事,傳播黨的聲音。召開主題班會、團會,讓學生講學習感悟、講心得體會、講信仰追求、講愛黨愛國情懷。
寫,從黨史中領悟“智慧”。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蘊含著堅定的信仰和意志、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既有我們“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也有我們“到哪里去”的時代路標。在原原本本的讀和真情實感的講的基礎上,更要認認真真的寫。要寫好聽課筆記,梳理百年黨史脈絡,引導形成“大歷史觀”“大黨史觀”,充分認識到黨的歷史是民族復興的時代呼喚和接力傳承,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要寫好讀史心得,用心體會特定歷史條件下發生的重大事件,用情感受黨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涌現出的英雄人物的豐功偉績,抒發愛黨愛國情懷;要寫好學習計劃和人生規劃,讓青年學生知道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錘煉過硬專業本領,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踐行,從黨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踐行,也就是學史力行,這是最后的落腳點。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黨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日常行為養成和勞動技術主題教育結合起來,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入到豐富多樣的活動之中,使黨史教育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成效。開展線上線下重走長征路,明白革命事業“艱難困苦,王汝于成”;開展勞動教育,當好志愿者,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赴紅色基地研學研修,接受教育,感染熏陶,蕩滌靈魂,明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大道理。讓青年學生實地體驗黨史中蘊涵的精神養分,感悟黨帶領人民砥礪前行進程中所展示的巨大勇氣、智慧和力量,規劃自已的人生路徑,知道行勝于言,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只有把黨史所蘊含的磅礴之力轉化為思政育人效能,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才能幫助廣大青年大學生從回望歷史、總結歷史和傳承歷史中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社會擔當,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自覺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相關新聞
- 2021-05-21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張明亮館員工作室在張掖成立
- 2021-05-21中建八局甘肅省婦女兒童醫療綜合體項目黨支部:“四位一體”模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施工一線見實效
- 2021-05-21第四屆酒泉現代種業博覽會籌備推進會召開
- 2021-05-21大禹節水:預中標武清區新一輪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項目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