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的朝陽照耀著蜿蜒流淌的洮河,沿著干凈寬闊的河畔大道,東鄉縣車家灣鄉馬脊梁村村民馬灑力哈,騎著摩托載著妻子馬發圖麥高高興興地到扶貧車間上班。

2019年6月,方威(前排中)和東鄉縣委負責同志一道在養殖合作社開展調研

方大麗明紡織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作業

2020年6月20日,方威主持召開扶貧工作會議
金燦燦的朝陽照耀著蜿蜒流淌的洮河。沿著干凈寬闊的河畔大道,東鄉縣車家灣鄉馬脊梁村村民馬灑力哈騎著摩托,載著妻子馬發圖麥高高興興地到扶貧車間上班。
前些年住在半山腰的“馬脊梁”上,馬灑力哈夫妻倆不管咋努力,幸福日子的“馬”就是跑不起來。每每遇到干旱年份,全家人就得為一年的生計發愁。
如今,馬灑力哈一家不僅搬進東鄉縣沿洮河經濟帶安置小區,更高興的是就近在方大麗明紡織工廠上班,每人每月有了31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有工作,有收入,咱農民過日子心里才安穩,才有盼頭!”馬灑力哈笑道。
馬灑力哈一家的幸福生活,源自于一家民營企業——遼寧方大集團的傾心幫扶,更是與這家企業的“帶頭人”密不可分。他,積極響應黨中央、甘肅省委省政府的號召,不遠千里,多次深入東鄉縣24個鄉鎮考察調研,走山路、跨溝壑、爬陡坡,踏遍黃土旱塬;他,親力親為,主動協調對接,推動一個個產業扶貧項目落地生根;他,每天無論多晚、無論多忙,都要聽取產業幫扶推進情況匯報,提出具體的工作建議;他,時刻關心扶貧工作隊員的工作和生活,想辦法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他就是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遼寧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這份榮譽,是遼寧方大集團繼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之后,黨委、政府予以的又一次肯定。
在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中,方威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帶領6萬多名方大人傾心傾力,扶真貧、真扶貧,用責任擔當回答如何扶貧、扶智、扶志,如何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矢志不渝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傾力幫扶。
短短兩年時間,遼寧方大集團在東鄉縣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實現就業9700多人。“方大產業扶貧模式”成為東鄉縣脫貧攻堅的示范樣板。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遼寧方大集團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心系貧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戰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
作為國家“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縣的東鄉縣,是我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9年5月,方威來到了東鄉。看著這片貧瘠的黃土地,看著溝壑縱橫的一道道山梁,看著東鄉群眾樸實的眼神和渴望的目光,方威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在方威的帶領下,遼寧方大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擔當,主動請纓,盡銳出戰,積極投入到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縣開展產業扶貧工作,助力東鄉縣摘下貧困帽,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
在當年遼寧方大集團內部召開的扶貧工作動員大會上,方威滿懷深情地說:“方大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國家提供的好平臺。聽黨的話,跟黨走,牢記黨恩、回報社會,是方大人必須堅守的初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在參與東鄉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方威領導下的遼寧方大集團實現了由一個傳統的捐助者、公益項目建設者向貧困地區特色產業開發者、投資者和運營者的角色轉變。這一重大轉變,深刻體現了方威對扶貧工作認識的升華。他反復對方大扶貧工作隊員講:“我們是響應黨中央號召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的,決不能搞面子工程,一定要實事求是地探索出一條適合東鄉的產業扶貧之路。要依靠東鄉的老百姓,依托東鄉的資源稟賦,立足東鄉的發展現狀,走產業扶貧的路子,幫助東鄉培育起屬于自己的特色產業。不僅要讓老百姓脫貧,而且還要通過產業項目來致富,這樣的扶貧才能讓東鄉可持續發展。”
精準扶貧,“方大產業扶貧模式”奏響東鄉發展奮進強音
2019年5月,在方威的統籌下,遼寧方大集團扶貧工作組進駐東鄉縣。此時距離全縣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只有一年半的時間。任務艱巨,時不我待。然而,方大人面臨的現實是嚴峻的,東鄉縣工業經濟薄弱,產業鏈條短、交通運輸不便,群眾寧愿守著貧瘠的土地也不愿易地搬遷就業。
怎樣找到適合東鄉的脫貧路,怎樣找準東鄉扶貧的突破口?帶著一道道重大課題,方威帶領集團旗下7家大企業負責人深入東鄉縣24個鄉鎮調查研究、現場論證、座談交流,把“貧”脈、找“窮”根,有針對性地制定精準脫貧措施。
他多次召開方大集團扶貧工作組會議,與大家一起分析梳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商量研究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鼓勵大家堅定信心,堅決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使命,全力以赴,精準幫扶,助力東鄉縣如期脫貧。
在東鄉縣,方威主動和當地黨委政府對接,同時與方大扶貧工作組人員逐一分析各鄉鎮具體情況,逐一梳理各實施項目,挖掘產業優勢,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并最終確立了“全面幫扶、項目運作、微利持久、讓利東鄉”的幫扶原則,推動產業幫扶項目快速建設落地、快速投入運行并見到實效。
從進村入戶調研摸底到動員當地力量策劃產業,從項目可研、立項、審批,再到建設運營、后續發展,方威全程參與東鄉脫貧攻堅工作,并將其納入到集團董事局全年重點工作事項,舉全集團資源、人力、市場之力,支持產業扶貧工作。
東鄉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絕大多數是從深山溝中搬遷出來的,沒有任何產業工作經歷,文化水平低,缺乏產業工人技能,短時間內也難以掌握復雜、精深的技能。方威要求產業扶貧項目要立足“短平快”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讓更多的群眾實現就業。特別是讓從山上搬遷下來的群眾立刻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助力東鄉縣整體脫貧攻堅工作。
針對東鄉種養產業缺乏深加工,方威指導扶貧工作組契合東鄉縣產業發展布局,招引種養類別中的優質企業,積極配合東鄉縣開展種植結構調整、規模效益提升工作,夯實東鄉經濟基礎、增強東鄉經濟“造血”能力。
方威心系貧困地區群眾的為民情懷,注重調查研究、凡事親力親為、求精務實的工作作風,感染著所有扶貧工作人員,激發了大家決戰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干勁。
集團兩名副總裁長期扎根東鄉,負責扶貧工作的統籌協調,全集團6萬多名員工鼎力支持,7家大型企業盡銳出戰,120多名扶貧人員奮戰在扶貧一線。同時,各企業黨委和工會組織員工開展東鄉脫貧攻堅“金點子”活動,廣泛發動大家建言獻策。各企業供銷團隊積極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尋找適合東鄉勞動力特點的項目。當深加工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勞服用品等扶貧商品走向市場的時候,6萬多名員工自發成為宣傳員、推銷員。
東鄉縣扶貧車間起步晚、數量少,普遍運行不規范、市場無保障、帶動脫貧能力不夠強,并且其中有些扶貧車間建成后一直閑置。按照方威在東鄉現場考察時的要求,扶貧工作組按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投資興辦、增資控股等形式,盤活東鄉縣扶貧車間。同時,車間布局由點成面,形成了各鄉鎮多點開花的格局。
遼寧方大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影響力大、資金雄厚等優勢,積極牽線搭橋串聯牽引。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成立聯合招商組,先后赴廣州、深圳、山東、江西等地幫助東鄉縣引進更多龍頭企業作為合作方協力推動產業扶貧工作。
在方威的帶領下,方大人打破常規推動項目快速落地。短短16個月內遼寧方大集團建成27個產業扶貧項目,平均落地時間為25天,成為東鄉縣脫貧攻堅領域的示范樣板,也體現了遼寧方大集團真情幫扶東鄉的決心和力度。
遼寧方大集團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功,與“1+100+60000”所凝聚的無窮力量密不可分,集體力量成為攻堅克難的法寶。兩年來,方威統籌協調,100多名扶貧工作隊員狠抓項目落地,全集團6萬多名方大人自發獻計獻策。方大人上下一心,為東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出了方大智慧、方大力量,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隴中苦瘠甲天下,東鄉苦瘠甲隴中”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遼寧方大集團經過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
以群眾為中心,轉變傳統觀念,拔掉思想“窮根子”
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方威的腦海中,始終把做好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擺在首位,致力于為東鄉的老百姓創造就業機會、為東鄉的未來發展持續貢獻力量。他反復叮囑扶貧工作組要把扶志扶智、培養帶動作為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東鄉貧困群眾徹底擺脫貧困播下“希望的火種”。
為幫助群眾打消顧慮、鼓勵就業,在產業扶貧項目起步期,方威提出“寧愿產業扶貧項目暫時虧損,也要確保月人均工資2600元以上”,一舉激勵起當地群眾的信心。他還要求扶貧車間想方設法優化就業群眾工作條件,所有產業扶貧項目車間均安裝了取暖設施,均開辦食堂免費提供工作餐,讓就業群眾看到前景,愿意在方大扶貧車間就業。
在反復審視東鄉產業發展的癥結后,方威對扶貧工作組的同志們說:“我們的扶貧,不僅要扶志,更要扶智;脫貧攻堅關鍵在人,東鄉縣的脫貧和振興,必須靠人才;我們的每個扶貧項目,要注重培養東鄉當地的管理人員,要手把手地教,要讓他們不僅會干活,還要懂管理、會經營;只有東鄉群眾思想觀念轉變了、業務技能提升了、管理能力具備了,才能保證東鄉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扶貧工作也才有意義。”
針對東鄉一些群眾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遼寧方大集團產業扶貧項目普遍實行了“計時保底、不封頂計件獎勵”的分配模式,利用勞動競賽、逐一談心等形式以及班前會、工資發放等各種機會宣傳引導、激勵帶動群眾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勤勞致富意識。
東鄉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堅冰逐漸融化,方大人幫助就業群眾從思想深處拔掉了“窮根子”。一大批就業群眾通過多勞多得和技能提升,收入水平不斷上升,從剛到項目時的月收入2600多元,增加到3000元、4000元、5000元,最高的已突破6000元。他們不僅能夠穩定就業,為其他就業群眾樹立了看得見的榜樣,而且穩定了就業隊伍,促進更多的就業群眾從“要我就業”向“我要就業”轉變。如今,在方大扶貧車間,抱平均主義、“大鍋飯”想法的人越來越少了,主動加班、主動學技能、想學多種技能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方大扶貧車間務工的農村婦女通過培訓和學習,逐漸成為崗位上的熟練工。在計件工資體系中,眾多農村婦女逐漸找到勞動的價值。今年26歲的馬林紅,家住東鄉縣大樹鄉南陽洼村。因為在南陽洼村扶貧車間計件制工作中,她連續幾個月獲得第一名,月工資收入保持在6000元左右,從一名普通務工者晉升為扶貧車間主管。
在方威的帶領下,方大人通過產業扶貧項目扶智扶志,對徹底阻斷東鄉縣貧困代際傳遞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再接再厲,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
能在家門口就業,每月還能領到幾千元的工資,東鄉群眾的思想觀念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愿意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了。扶貧車間女工馬林紅說:“從來也沒想過我自己也能賺錢,也能養家糊口。現在有錢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娃娃送去上學,考個好大學,讓娃娃比我們過得更好。”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手工刺繡、服裝加工、雨傘加工、馬鈴薯精深加工、金銀花種植與深加工、東鄉羊養殖與羊肉深加工、鋼模板制作、熱電偶制作、貼膏制作、腐竹加工、食品加工等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且勞動技能要求相對不高的產業項目在東鄉縣如雨后春筍般陸續落地投產。東鄉縣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批特色產業,而且產業和人才優勢疊加后,東鄉縣的發展步入快車道,不僅扎緊了預防返貧致貧的“籬笆”,也為未來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助力當地企業發展的同時,遼寧方大集團充分利用自身影響力大、資金雄厚等優勢,積極牽線搭橋,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幫助東鄉縣引進了新余麗明紡織、南昌佰歲服裝、江西展耀實業等十余家龍頭企業落地東鄉縣。
在合作機制上,遼寧方大集團開拓創新,堅持把長期有效益運行及吸收帶動群眾就業人數作為重要衡量指標,提出了方大多投資、少分紅,合作方少投資、多分紅,讓利給合作方,注重培養東鄉本地人才的扶貧新模式,吸引有產品、有市場、有技術的合作方來共同參與脫貧攻堅。這種做法給東鄉縣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短期的就業脫貧和群眾增收,而是為東鄉縣產業強縣、鄉村振興增添了無窮的發展后勁。
方威帶領方大人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大愛善舉,贏得了東鄉干部群眾的信賴和贊譽;方大人培育東鄉產業、帶動本地企業、讓利合作伙伴、培育當地人才、做強扶貧企業的扶貧模式,展現了方大智慧、方大速度、方大效率、方大情懷。方大人用艱辛付出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幸福指數”。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下一步就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集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抓緊研究在鄉村振興中我們能為黨和國家、為社會能做什么,我們要盡一份力量。”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徐徐展開的鄉村振興新畫卷,面對共同富裕的新時代使命,方威帶領的方大人深知任重道遠,更感責無旁貸。
榮譽是責任、是擔當,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對遼寧方大集團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的充分肯定,必將激勵著6萬多名方大員工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賡續初心、奮勇前行,攜手東鄉縣廣大干部群眾共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相關新聞
- 2021-05-24蘭州水車園教育集團銀河分校開展“童心向黨 百年輝煌”親子誦經典暨閱讀課程展示活動
- 2021-05-24郵儲銀行酒泉市分行舉辦“青春心向黨 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團建活動
- 2021-05-24郵儲銀行通渭縣支行舉辦綜合金融服務專場推介會
- 2021-05-24郵儲銀行白銀市紅星路支行聯合警方宣講“反電詐”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