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余璐)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在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時期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系統回答好生態環境監測“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持續完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事業高質量發展。
柏仇勇談到,“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基本實現了“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建設目標,生態環境監測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穩步提高,監測數據的“真、準、全”得到有力保障。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從哪幾個方面突破提升?對此,柏仇勇介紹道,2020年4月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氣象局等,深入研究、加快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編制,目前主要思路已基本成熟。概括起來,就是“四個提升”。
一是提升整體性,構建“大監測”格局。厘清各方責任義務,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監測工作合力。
二是提升系統性,建立“全覆蓋”網絡。著眼“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統一規劃建設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
三是提升協同性,加快“高質量”轉型。堅持組網高質量,網絡布局堅持“支撐管理、注重績效、實事求是、可增可減”的原則,提升點位布設的科學性、代表性、有效性。保障數據高質量,持續完善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量值溯源體系,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實現評價高質量,做好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排名、信息公開、預警監督,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形成覆蓋現狀評價、污染溯源、預測預報、成效評估的全鏈條支撐。
四是提升創新性,夯實“現代化”能力。運用天地一體化技術手段,大力提升監測網絡感知能力、技術實驗能力、質量管理能力和智慧分析應用能力,推進監測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加快推進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國家賦予生態環境部的‘統一監測評估’職責,繼續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數據管理、統一信息發布’。加快形成‘一張網一套數’,做到‘一個出口一個聲音’。”柏仇勇說。
相關新聞
- 2021-05-27甘肅省法院近三年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均超90%
- 2021-05-26張掖甘州:稅收宣傳進企業 納稅輔導見實效
- 2021-05-26張掖市甘州稅務:信息多樣化助力稅收服務
- 2021-05-26紅色種子埋心間 顆顆童心永向黨 安寧區蘭飛小學多項主題活動震撼來襲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