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是一個農業大縣,把農業生產賴以的茹河、洪河、蒲河流域保護好修復好,對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鎮原縣委書記毛鴻博說,要圍繞“山水林田”綜合治理,統籌推進“三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
“十三五”以來,鎮原縣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強化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加強督促考核等方式,造林綠化,治理河道,復墾復種,促進“三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封山禁牧 造林播綠 向生態要效益
山擁林,林連山,微風過處,整個山溝碧波蕩漾,看著很舒服。
沿著318省道,記者來到鎮原縣茹河流域姚川萬畝苗林示范片帶,護林員黃海濤正在這里巡護,他說,“以前山光禿禿的,一刮風,卷起的塵土把整個山都罩住了,這些年植樹造林,山變綠了,沙塵少了,空氣也好了。”
近年來,鎮原縣緊盯慶陽市“再造一個子午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量水而行、以水定林”原則,抓點示范,整體推進以“三河”流域為主的造森綠化工程,建成茹河兩山綠化示范帶、北石窟驛——縣城石空寺生態廊道、孟壩鎮萬畝苗林結合培育工程示范點、平泉姚川及巴家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萬畝苗林示范點。
同時,不斷壯大護林隊伍,加強封山禁牧,嚴查涉林違法案件,統籌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三北工程建設等項目,“三河”流域規模化生態治理成效日益凸顯。
截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完成造林108.27萬畝,投資19439.63萬元;全民義務植樹472萬株,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6萬畝。每年投資1024.2萬元聘用天保、公益林及生態護林員1364人;累計受理、結案涉林各類案件44起。
三級巡河 聯合監管 讓河長扛責任
三股清流交匯,碧波激蕩形成的汩汩水聲將這里裝扮得分外秀美。
走進北石窟驛景區,茹河、洪河、蒲河在這里匯聚,游客們站在橋上遠眺,身心放松愜意滿滿。
“青山對開來,小河逶迤去。”這樣的美景緣于鎮原縣長期以來對“三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的治理結果。
“各級河長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及時解決了巡河排查出的問題和隱患。”鎮原縣水務局長耿勤學說。
為深入推進河長工作全面落實,確保茹河、洪河、蒲河等流域生態持續向好,鎮原縣制定了《鎮原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和《鎮原縣河湖“兩整兩清一鞏固”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體系和“河長+警長”工作機制,強化“三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至目前,三級河長共開展巡河2106人次,開展聯合執法21次,清理生活垃圾322立方米,清理河道堆放渣土和堆料845立方米,清理河道堆砂場12處,疏浚河道58公里,安裝視頻監控26套,實現了縣域內河湖監管網絡全覆蓋。
同時,全面推進鄉鎮污水處理站建設整治和縣城工業污水廠人工濕地建設,從源頭上加強污水治理。茹河開邊至王咀段防洪治理工程,洪河南川川鄭至賀豐、桃園至和平河堤護岸工程,清水河水庫工程,巴家咀水庫引水工程,茹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有序推進。
強化管制 復墾復綠 從糧食要安全
“整個山頭,放眼望去,青黃相間,像一幅油畫。”鎮原縣方山鄉黨委書記高亞麗感嘆地說。
方山鄉是純山區鄉,前些年,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看著長滿雜草的撂荒地很是可惜。但經過這幾年的復耕復墾,再加上政府引導政策支持,撂荒地變成了高標準梯田,回鄉創業發展種植產業的村民越來越多,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各式經濟作物爭相斗艷,把整個山川裝扮得煞是好看。
近年來,鎮原縣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全面加強撂荒地整治,制定印發了《鎮原縣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省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強化組織,集中力量,對以“三河流域”為主的撂荒地逐地塊核實,建立臺賬、對賬銷號、清零見底。
同時,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強化承包耕地用途管制,促進地力提升。
目前,該縣已完成復耕復墾7.24萬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10.3萬畝,治理流域134.2平方公里,確保了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4.5萬畝以上。(記者 李同輝 通訊員 白勇濤)
相關新聞
- 2021-05-29脫貧攻堅先進風采|鎮原縣三岔鎮大塬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當“村官”,謀“村政”,辦實事
- 2021-05-28鎮原大塬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當“村官”,謀“村政”,辦實事
- 2020-10-18國家扶貧日|甘肅鎮原石咀村幫扶影像
- 2020-09-02隴東學院黨委書記曹復興出席鎮原縣·天士力扶貧攻堅共建聚德小鎮示范項目總結推廣報告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