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周人先祖在隴東的興起

21-09-07 10:39 來源: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編輯:田洋

  甘肅隴東慶陽一帶曾經是周人長期創業發展過的地方。先秦時期的隴東慶陽地區是一處農牧交錯地帶,這里有豐富便利的森林資源、水資源和礦藏資源,有較為發達的畜牧業,有可供早期農業獲得高速發展的廣袤大原和深厚酥松的黃土地。在先周史大約1100年的三大歷史階段中,其中從不窋率眾“奔于戎狄”之間到古公亶父率眾自豳遷岐之前的第二階段大約500年左右時期是在隴東慶陽一帶度過的。在這500年期間,前后至少經歷了10代周人的生息繁衍,其中產生了12位周族首領,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數不窋、公劉、古公亶父等幾位大有作為的人物。

圖片

  位于慶城縣的周祖陵森林公園

  去稷不務,奔于戎狄之間

  文獻記載中的周人歷史是從其始祖后稷棄開始的,“后稷”曾經為上古時期負責農業工作的最高職官名,“棄”為人名,也是第一位后稷。棄生活的時代約為傳說中的五帝時期,他曾歷仕堯、舜二帝。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對棄的一生傳奇經歷做了比較完整的記述。棄自幼就非尋常之輩可比,不僅出生不平凡,成長更是帶有神異的靈性,似有天神護佑,這一切都注定他必將會成為一位大有作為的首領。成人后的棄在其族內極力改進和推廣農耕稼穡之事,以至于形成了區域規模效應。棄的個人才能被堯得知后,堯命棄為農師,后來舜又封棄為“后稷”,此后,“后稷”成為周族首領的世襲之職,直到若干代以后的不窋之時才失此官守。

  夏朝前期,周族繼續從事農耕稼穡之業,其首領也仍然世襲“后稷”職位。但到了夏朝晚期孔甲繼位夏王以后,整個社會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的夏朝政局日漸趨于混亂,衰亡已呈不可扭轉之勢。

圖片

  出土于寧縣的“中生父”銅鬲

  在夏朝末年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情勢下,周族已經無法繼續在原居地安閑地生活,也無法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為了保證族群正常地生息和繁衍,同時也是為了繼續維護和推廣周族固有的農業生產方式,周族最后一位后稷的兒子不窋繼位周族首領后,毅然決然地率領族眾向西北方向遷徙,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從而擺脫了衰敗的夏王朝的統治。據學界研究,不窋率領周人所到的“戎狄之間”便在今甘肅隴東的慶陽一帶。正如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所云:“自這一帶(彬縣和旬邑縣一帶)逆涇河,再循支流馬蓮河而上100多公里,為甘肅慶陽地區,傳說周先公不窋‘奔戎狄間’即在此”。

  周人來到隴東后,一方面充分利用隴東深厚的黃土地優勢,繼續從事周族所擅長的農業生產活動,從而使得隴東乃至甘、寧、青一帶原有農業生產中那種經營較為粗放,產品較為單一的耕作方式逐漸向精耕細作、多樣種植的經營模式轉變;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入鄉隨俗地學習當地戎狄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彼此通婚聯姻,從而大大豐富了周人的生產工具、生活產品和戰略物資,周人族群規模也因之得以逐漸擴大,力量不斷壯大,進而為后世所謂“周舊邦”古豳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語·周語上》篇中記錄了姬周大貴族祭公謀父對其先祖業績的簡單追憶,從中可以看出,周先祖不窋在隴東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繼承前人,勤勉努力,發展生產;其次,整理和制定各種典章制度,注重道德教化;再次,加強族群內部團結,增進族群之間和睦,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和良好的社會秩序。

圖片

  被稱為“華夏周祖第一陵”的周先祖不窋陵

  唐代大學者杜佑治學嚴謹,學問精深而淵博,他在《通典》記述中認為今慶陽市慶城縣一帶是周祖不窋長期生活之地。唐代李吉甫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編寫成了唐代的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圖志》,該書對古代政區地理沿革有比較系統的敘述。在魏晉以來的地理總志中,《元和郡縣圖志》不但是保留下來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編寫最好的一部。《元和郡縣圖志》在慶州順化縣(約今慶陽市慶城縣)條下言:“夏后政衰,后稷子不窋奔戎狄之間,今州理東南三里有不窋故城是也。”這里又說明今慶陽市慶城縣一帶是周祖不窋“奔于戎狄之間”后落腳并建城的地方。

  復修后稷之業,周道之興自此始

  經過不窋和鞠陶兩代首領的勵精圖治,到了公劉做周族首領時,周人在隴東的勢力獲得了迅猛發展,早期周文化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頓挫和消沉后,也迎來了又一個昌盛期。

  周族的農業生產方式在公劉時期全面恢復,關中、隴右之間聯系擴大,客觀上使華夏文明成果不斷豐富和廣泛傳承,周人的社會財富也持續增加,出現了《史記·周本紀》所謂“行者有資,居者有蓄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的美好局面。公劉還創立了先進的賦役制度,社會集體財富增加。為了保衛族人和家園安全,鞏固文明成果,周人在公劉時期開始建立起一支專門的武裝力量,族人亦兵亦農,分三部分輪流執行戍守任務,借以節省民力,維持正常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公劉時期還修建了城邑和宗廟,并召集族人在“京師”內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初步創設了周人君統和宗統合一的制度,正如《詩經·大雅·公劉》篇所謂:“食之飲之,宗之君之。”

圖片

  相傳為周祖養鵝之地的鵝池洞遺址

  周人在隴東經過三代人的全面發展和深厚積淀,到了公劉統治時期,周人力量壯大,制度草創,政權建立,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早期周文化,為后來周文化的全面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遷很看重周人這一時期的飛速發展。

  公劉在位后期,周人主要活動區域雖然依舊在隴東一帶,但統治重心有所南移,公劉率領族眾遷徙到了著名的“豳”地。對于豳地究為何處,學界長期存在著爭議。近年,有學者在前人舊說基礎上提出了“(豳)是北距慶城縣50公里的寧縣‘公劉邑’,即‘古豳國城’,今廟咀坪”的說法,可備一說。

  歷代對公劉在隴東慶陽一帶建立古豳國的記載有很多,茲錄數條如下:

  漢代班彪作有《北征賦》一文,記錄了更始年間班彪欲避難涼州,遂由長安出發,途經今隴東一帶時的個人行程和沿途感受,其文曰:“乘陵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鄉,慕公劉之遺德……登赤須之長阪,入義渠之舊城。”通過對此文分析可知,漢代班彪認為公劉所居之豳國大體位于今隴東慶陽市寧縣和正寧縣一帶。

  2004年,在寧縣縣醫院建筑工地現場出土北魏時期石碑一方,碑額書“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頌”,該碑的發現證明今甘肅寧縣一帶早在北魏以前就被看作周人先祖公劉時期古豳國所在地。

  《括地志》是唐代初年成書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魏王李泰主編。《括地志》載:“寧、原、慶三州,秦北地郡,為義渠戎之地,周先祖公劉、不窋居此,古西戎地。”唐代寧、原、慶三州大體對應今隴東慶陽一帶,《括地志》作者明確指出隴東是周先祖公劉、不窋長期生活過的地方。唐代杜佑在《通典》記述中也認為今慶陽市寧縣一帶是周祖公劉營建都邑之地。

  《元和郡縣圖志》在寧州(治今慶陽市寧縣)彭原縣(約當今慶陽市西峰區)條下言:“當夏之衰,公劉邑焉。周時為義渠國,其后戎狄攻太王,亶父避于岐山而作周。按今州理城,即公劉邑地也。”這里說明今慶陽市寧縣一帶是周祖公劉建立豳國城的地方。

  《太平寰宇記》由樂史撰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全書共200卷,該書是繼《元和郡縣圖志》之后又一部現存較早而且完整的地理總志,其中多處記述證明慶陽一帶是周人先祖不窋到公劉時期周人生活的核心地區。同樣是宋代的記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碑刻《大宋寧州承天觀之碑》的碑文記述也從實物角度說明慶陽為公劉時期豳國所在地。

  《明一統志》是成書于明英宗天順年間的官修地理總志,該書從多個方面記載說明隴東慶陽一帶是周先祖不窋、公劉時代周人長期生活之地,并且從歷史遺跡角度證實慶陽一帶在后世保留有大量相關早期周文化遺跡和遺物。

  《慶陽府志》最初編修于明嘉靖年間,后又經過了清朝順治、乾隆年間的兩次整理和修訂,主要由甘肅慶陽地區的官員和學者負責編修而成。該書對慶陽地區的歷史沿革與文化變遷情況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記述,內容涉及當時慶陽府的建制、疆域、形勝、城池、山川、風俗及人物等諸多方面。雖然《慶陽府志》在內容和體例等方面并未對原有全國一統志作太多超越,但它畢竟是由慶陽本地官員和學者接連數世最終編修而成,這不僅反映了編修者的個人學識和切身體悟,更體現了歷代隴東人對先周歷史與文化的恒久記憶和深厚感情。

  公劉死后,其子慶節繼位為周族首領,正式公開在甘肅隴東一帶建立豳國。慶節之后數位周人領袖似乎缺少較大作為,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只是簡單記述了他們的繼承譜系如下:“慶節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

  高圉、亞圉作為周人首領的時候,正值殷商中興之王武丁在位時期,從相關甲骨卜辭記載可以看出,此時的周人已經成為商朝西部的一支強大力量,經常與商王朝發生沖突,商朝也多次派出軍隊對周人進行攻伐。雖然周人早期與殷商王朝時有沖突,但主流仍是服輸與和平相處。周人努力向殷人學習,不斷引進和吸收殷商的文明成果,從而使得早期周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整體水平也得以持續提高。

  貶戎狄之俗,實始翦商

  公叔祖類死后,其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是周族歷史上繼公劉之后的又一位杰出首領,他“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在古公亶父時期,周人力量在關隴區域繼續發展壯大,周文化則向更加深厚寬廣的方向邁進。

  在古公亶父的籌劃和率領下,周人實現了又一次的戰略大轉移,即統治重心由隴東遷移到了“岐下”,周人勢力再次進入了關中之地。古公亶父在位時期,周人開始廢除一些從戎狄族群中吸收的民風習俗,進一步擴大古豳國的統治范圍,城市規模和內涵都得以擴展,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古公亶父因之頗受民眾愛戴。

  周族自夏朝末年由其先祖不窋率領舉族西遷,來到約當今隴東慶陽一帶的“戎狄之間”,韜光養晦,周人在慶陽一帶不斷積聚力量,勢力逐漸發展壯大,乃至建立了區域性政權——豳國。到了殷商晚期,周人又由其杰出首領古公亶父率領自豳遷岐,即從隴東遷入關中繼續發展。周人在隴東慶陽一帶生活時間長達五百年左右,見證了夏、商兩個王朝的興衰變遷,自豳遷岐以后,周人開始以關中為基地展開了與殷商爭霸天下的光輝偉業。正如《詩經·魯頌·閟宮》所言:“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古公亶父在周人歷史發展過程中貢獻巨大,且德行突出,遂在武王克商定天下后被追尊為“太王”,后世學者對該尊號相沿不廢。

  古公亶父死后,其子季歷繼位。季歷率師討伐戎狄勢力,功勛卓著,遂被商王任命為商王朝的“牧師”。季歷死后,其子西伯姬昌繼位,是為周文王。在周文王統治時期,周人實力大增,形成了《論語·泰伯》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宏大局面,正式展開了滅商大業。周文王去世后,其子武王姬發繼位。周武王十一年,周人軍隊在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方國和部族的所謂“西土之人”的輔助下全力東進,目標是一舉攻滅殷商王朝。周武王親率聯軍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郊外的牧野和商紂王的軍隊展開激戰,殷商軍隊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攻占朝歌,商紂王逃奔鹿臺自焚而死,曾經輝煌一時的殷商王朝宣告滅亡。周朝建立,都于鎬京(約當今陜西西安市長安區),中國歷史進入西周時期。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標準化讓“道地藥材”更地道——岷縣中藥材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標準化讓“道地藥材”更地道——岷縣中藥材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 【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甘州古樂的起源和傳承:從散落民間到登上舞臺 【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甘州古樂的起源和傳承:從散落民間到登上舞臺
  • 【小康圓夢·看甘肅】禮縣蘋果 一張碩碩滿枝頭的“金名片” 【小康圓夢·看甘肅】禮縣蘋果 一張碩碩滿枝頭的“金名片”
  • 隴南:打造平安“升級版” 人民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 隴南:打造平安“升級版” 人民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
  • 【小康圓夢·看甘肅】碩果累累綴枝頭 隴南成縣核桃成村民“搖錢樹” 【小康圓夢·看甘肅】碩果累累綴枝頭 隴南成縣核桃成村民“搖錢樹”
  • 景中高速貨車側翻啤酒瓶碎一地 高速清障大隊緊急清理防扎胎 景中高速貨車側翻啤酒瓶碎一地 高速清障大隊緊急清理防扎胎
  • 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舉行新生“開筆禮” 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舉行新生“開筆禮”
  • 動畫 | 綠色為底 新城崛起 你不知道的蘭州新區 動畫 | 綠色為底 新城崛起 你不知道的蘭州新區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慶陽:寧縣 開啟群眾“薪”生活
2   張掖民樂: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
3   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成都開幕
4   酒泉:瓜州 “屋頂存折”實現“雙加薪
5   國網隴南供電公司:多舉措籌備落實“雙
6   蘭州車站008親情掃碼志愿服務
7   甘肅政協委員建言認定入戶診療 延伸“
8   甘肅白銀醫者三十載保初心:情系婦幼
9   蘭石首臺聚合反應器正式完工
10   甘肅攜山東打造“魯甘人力”勞務品牌
11   8月甘肅主要副食品價格漲跌互現
12   蘭州新區對產業項目用地實施“全生命”
13   情系患者的健康衛士——記慶陽市人民醫
14   甘肅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15   甘肅省貿促會獲批中國——東盟原產地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