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濟南訊(本網記者 巨少霖) 10月11日下午,“2021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采風”活動走進齊魯理工學院,采訪了教學在線調度、教學檢測、教學管理數據收集和大數據分析、教學服務等方面的工作。

從打造一個“盆景”變成改革“百花園”
從2015年開始,齊魯理工學院進行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探索,由最初的35門課程,最終實現了所有課程的全覆蓋。2017年開始,學校又開始在《微生物學》《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中,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同年,學校推行“尚德課堂”建設,開設思政建設課程。從只端一個‘盆景’變成‘百花園’,學校結合一流課程建設,在全校范圍內推行以任務驅動為主導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現學校有560門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學習行為發生改變,自主學習習慣初步養成。教師價值觀轉變,教學行為改變,教學能力提升,新的價值觀逐漸形成。
《齊魯文化精神》是齊魯理工學院的一門省級一流課程,也是一門省級思政示范課程。高尚舉教授表示,以前上課的時候,更多的是“講座式”灌輸,學生根本不需要參與。現在在課前,我們就向學生發布任務,要求學生撰寫齊魯文化調查報告,學生想要完成任務,就必須通過聽講座、查資料、實地參觀調查等方式參與進來。“以前提起齊魯文化精神總覺得有點空,離自己比較遙遠,現在我們要參觀孔子博物館、稷下學宮、魯國故城等一些歷史遺跡,參加齊魯文化節的活動,還要和同組的同學一起討論,真是‘特別忙’,但是感覺對齊魯文化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更直觀了,現在我們都特別喜歡上這門課”,文學院的同學們感慨道。

課堂:“獨角戲”變成“百家講壇”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是齊魯理工學院的一門省級一流課程,課程主講老師曹鳳曾獲得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在授課過程中她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方法。“線上教學利用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將內容與工廠實際工作過程相結合,在情境中引出新知,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單和思政教育論壇,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線下依托學校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讓學生以實踐的方式親身體會單片機編程與硬件設計的魅力,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任務的實施效果,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思辨,也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機電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王迎勛主講的《數字電子技術》是齊魯理工學院最早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課程之一,2019年就被評為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今年該課程被推薦參加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選。談到最初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時,王老師介紹到,充分發揮教研室、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的功能,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就如何進行線上教學,如何建設線上課程、線上線下如何有效銜接、思政元素如何有機融入等進行研討,可以說現在團隊逐漸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導學相長”的良好勢頭。
教學改革一步一天地
教育部啟動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并單獨設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類別,也是意在鼓勵高校和教師開展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由此推動高校“課堂革命”,落實“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為教學創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齊魯理工學院抓住混合式教學的新機遇,不斷實踐、不斷研究、不斷改進,不斷推動自身課程的創新發展,在實現混合式教學“高效”課堂的正確路徑上逐漸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
相關新聞
- 2021-10-12隴東學院舉行2021級新生軍訓開訓儀式
- 2021-10-12第五屆甘肅省物業管理行業“甘肅建投杯”職業技能競賽開幕
- 2021-10-12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奮戰暴雨72小時,彰顯“慶陽供電”速度
- 2021-10-12浸潤來自滬上的書香文化 ——隴東學院舉行王玨先生圖書文獻捐贈儀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