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今年10月13日,是第32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構建災害風險適應性和抗災力”。
甘肅作為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長期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構建起了多元化的防災減災救災新格局。

防災減災工作有序開展
甘肅地處西北腹地,中部及南部地區地質破碎、生態脆弱,極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防災減災任務重、壓力大。
面對嚴峻的防災減災救災形勢,甘肅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全面落實防災減災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積極推進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全民防災減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等自然災害防治“九大工程”,并對各地各部門進展進行通報,督促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加大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投入力度和工程進度。
——組織省減災委有關成員單位、高校、科研院所補充更新專家庫信息,按災種進行分類,充分發揮技術人員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指導永靖縣持續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創建工作,并向應急管理部推薦,爭取將蘭州市西固區等4個縣(區)納入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創建計劃。
——制定印發防災減災工作通知,組織指導各地利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關鍵時段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同時,甘肅不斷加強地震災害防范應對準備,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加強隊伍物資準備、修訂印發《甘肅省地震應急預案》等方式,不斷提升全社會對地震災害的應對水平。

全力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
今年年初,舟曲縣立節鎮北山村、果耶鎮先后發生滑坡險情災情,甘肅省應急廳立即組織工作組三次赴現場調度各方力量、協調專業救援隊伍和救援力量,組織指導做好避險轉移、應急監測等工作。
根據舟曲縣險情發展變化狀況,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于3月4日17時啟動甘肅省地質災害III級應急響應,督促指導甘南州、舟曲縣組織加強監測預警,做好人員搬遷轉移,全力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積極協調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指導甘南州做好應急處置。
近期,甘肅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降雨,局部地區出現暴雨和大暴雨。災害造成平涼、天水、慶陽3個市州的4個縣(區)、19個鄉(鎮)受災。
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地科學調度指揮,全力救援涉險群眾,確保生命安全。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防辦安排,甘肅各級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全面落實秋雨秋汛防御應對措施。應急值班人員、防汛輔助值班人員與氣象、水文等部門密切聯系,研判雨情,督促指導市縣開展暴雨洪水防范工作。
針對隴東南地區大范圍、長時間降雨天氣引發洪澇、滑坡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群眾財產受損情況,甘肅省減災委辦公室、甘肅省應急管理廳于10月9日11時30分啟動省級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并向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和天水、慶陽、平涼、隴南等4市減災委發出通知,要求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防災救災工作。

扎實做好風險普查試點工作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頭”,才能“把安全留在后頭”。
要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前提必須是見事早、出手快、反應迅速,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作為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試點設點最多的省份之一,甘肅省應急管理廳積極協調省級主要參與部門,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建立溝通聯絡機制,進行方案編制、普查宣傳等7個方面的探索,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了試點工作任務。
5月底,甘肅試點涉及的應急、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氣象、林草、地震7個部門試點任務已完成,形成了甘肅普查模式。
同時,按國務院普查辦要求,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必須統籌推進,確保各地完成今年全面風險普查調查任務。
7月6日,省減災委召開全體(擴大)會議暨我省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省普查工作進行部署。
為進一步做好普查工作,省應急管理廳舉辦了兩輪全省普查業務培訓班,針對市縣技術力量薄弱的實際,對部分市州進行送教上門培訓;同時,制定宣傳方案,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支持風險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正在積極開展。
一項項防災減災工作的落實,有效筑起了一道道堅強的“防洪壩”,筑牢了甘肅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

全省各地積極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圖片由甘肅省應急管理廳提供)
相關新聞
- 2021-10-13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決戰每一堂課 用“成績”倒逼教學模式轉變
- 2021-10-13看“硬件”品內涵!全國主流融媒體走進山東交通職業學院
- 2021-10-13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召開警示教育及專題培訓會
- 2021-10-13海航重整背后的文化碰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