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11月30日訊 近日,第十屆碧桂園消費助農東鄉美食節正式開啟。碧桂園集團總部聯動106個區域637個項目和社區、覆蓋員工、業主、客戶1.9萬人參與其中,共享東鄉羊美味,參與公益助農。
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鮮嫩的東鄉手抓、烤制金黃的孜然羊排……一道道美食絡繹上桌,轟炸味蕾也溫暖了寒冬。美食節還策劃組織了公益集市、露天音樂會、志愿者暖冬行動,宣傳東鄉羊產品、傳遞碧桂園的社會責任與公益理念,廣召社會各界參與消費助農。
“一只、兩只、三只、四只……”東鄉縣坪莊鄉合興源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馬國龍站在整潔明凈的養殖舍棚前認真清點著出欄成羊的數目。養殖戶馬福祥和碧桂園東鄉縣鄉村振興項目部的工作人員一起將圓滾滾的肉羊抬上卡車。這批羊經屠宰加工后即將被送往千里之外的廣東,成為碧桂園消費助農美食節上“超羊氣”的主角。

碧桂園美食節采購的東鄉羊出欄裝載
除了直接購買東鄉羊產品,碧有信助農公益基金還以創新公益金融的形式,向區域、子公司以單位為主體發起了公益基金挑戰賽,按照年化投資金額0.1%的比例進行消費助農基金配捐,配捐基金用于以購代捐,促進東鄉羊產業發展。

氛圍熱烈的碧桂園東鄉美食節
全力幫扶脫貧攻堅 大力發展東鄉羊產業
氛圍熱烈的美食節與形式多樣的消費助農背后是碧桂園集團對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事業的長期投入。東鄉縣干旱少雨的氣候環境和特有的土坡植被又造就了優良的畜牧條件,東鄉的牧草品種豐富含水量低,水質鹽堿度高,因此出產的羊膘肥肉嫩、鮮香無膻,是上等的美味,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曾被選為皇室貢品。養羊是東鄉老百姓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之一,可東鄉羊雖然味美但“藏在深山無人識”。因為地形閉塞、交通不便使得東鄉羊的銷路極為有限,通常只能就近賣給周邊餐館,是典型的小農生產模式。
轉機發生在2018年,碧桂園東鄉縣鄉村振興項目部成立后,詳細深入調研當地特色資源和產業項目,決定以東鄉羊養殖加工為突破口,為當地探索出一條產業脫貧、經濟致富的特色路徑。三年來,項目部扶持發展了20個標準化養殖合作社,協作成立東鄉縣養殖產業協會,建立東鄉羊品質標準、品種標準、飼養標準和出欄標準;依托碧桂園自有扶貧品牌“碧鄉”、社區零售“碧優選”等平臺資源為東鄉羊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解決銷路問題,極大促進了東鄉羊產業發展。在當地推動東鄉羊養殖發展的同時,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還以各種形式的美食節、消費扶貧月開展消費助農活動,已累計通過消費幫扶賣出東鄉羊近4.2萬只,覆蓋6000戶養殖貧困戶,幫助當地養殖戶實現增收超4000萬元。
“農戶+合作社+公司”幫扶模式
今年的美食節,養殖戶馬福祥賣了7只羊,收入7200元。他向記者介紹道,“我以前就養2、3只羊,只能換點零用錢,養多了怕賣不出去。羊到出欄的斤數再往大養,肉就不好了,賣不上錢。賣不出去光吃料養羊就虧了。加入合作社之后現在養到了30多只,他們幫我銷,合作社每年還給分紅。”
馬福祥所說的合興源養殖合作社,是碧桂園東鄉縣鄉村振興項目部為當地養殖戶量身打造的“農戶+合作社+公司”模式中的關鍵一環。項目部圍繞著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發展標準化養殖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平臺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組織收購銷售,幫助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收入。

養殖戶馬福祥給羊投料
坪莊鄉合興源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馬國龍是當地頗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他向記者介紹道,“去年碧桂園給我們每個合作社獎勵了1萬塊錢,還有5萬元一年期的定向無息貸款,用來擴大養殖規模。從2018年碧桂園來了以后,對我們幫助很大,幫忙發展合作社,幫著賣羊,村民收入高了養羊也有積極性。最近疫情送羊很麻煩,又是項目部的人幫我們聯系車、安排做核酸、辦通行證。”
妥世軍是大樹鄉凱特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美食節他賣了500只羊,收入60萬元左右。妥世軍家耕地少,早年家庭貧困初中讀完就不得不輟學去外地打工。15年時間妥世軍輾轉新疆、青海、上海多地,干過餐飲也待過工地,從一個瘦削的少年被打磨成了一個滄桑的中年人。2014年,為了照顧家人妥世軍決定留在東鄉老家不再外出打工。“我們沒有技術,也沒多少本錢,小時就放羊對羊是很熟悉的。那時候我們家里有30多只,我又買了30多只,總共70只羊,就這么開始搞起的養殖。”2016年,妥世軍注冊成立了凱特養殖場,養殖規模雖然有所提高,但受銷路限制發展依舊很艱難。
“我們這個地方很偏僻,羊都拉不到縣里的市場,就只能在村里和周邊賣一賣,有人家辦事情要幾只。2018年和碧桂園合作之后,一下就好了,他們幫我銷售,那就可以放心去養了。去年碧桂園買了400只,今年是500只,一個電話就拉走了。這些羊放在過去自己賣,一個月都賣不完。“妥世軍對記者介紹道,“今年去隴西培訓了2次,省上的專家來講,主要是品種和育肥方法,幫助很大。現在家里條件好了,再也不會因為窮上不起學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碧鄉種羊繁育基地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2021年10月,為了更好地助力東鄉肉羊繁育推廣以及科學化技術的引進,幫助東鄉羊產業走上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的道路,廣東國強公益基金會投資1600萬在百和鄉王家川村建成了30.33畝規模的碧桂園·碧鄉種羊繁育基地。基地建成后完全委托東鄉縣碧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獨立實施運營。
任小明是碧鄉種羊繁育基地的負責人,他向記者介紹道,“我們這個基地首先是和養殖戶、合作社建成了一個養殖合作聯盟,養殖技術和市場信息可以共享給他們。我們定期會搞技術培訓和優質品種的推薦,像現在他們養的這個湖羊就是介紹的品種。其次,根據養殖戶的需求,我們可以直接收羊,在碧鄉平臺上幫他們賣出去。還有一個就是示范,把最先進的養殖技術、生態環保的飼養環境展示給他們。你別看現在養殖戶、合作社的養殖規模、條件和我們基地沒法比,但他們心里面都有目標的,要擴大要提高。”

碧桂園碧鄉種羊繁育基地
在碧桂園和社會各界力量的推動下,東鄉羊產業已經取得了極大發展。從建設冷鏈系統解決外銷第一步,到現如今的東鄉羊溯源系統,以“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對東鄉羊的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實行“全透明化”監控,強化供應端的品控追蹤與監督管理。東鄉羊的繁育生產早已擺脫過去傳統的小農生產模式,與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接軌。
消費助農讓碧桂園的公益愛心與相隔千里的貧困戶連接在了一起,走出大山的鮮美羊肉寄托著東鄉人脫貧致富的希望與決心。碧桂園集團的創始人楊國強先生長期以來關注投入公益事業,自2018年起碧桂園更是將扶貧上升到了集團主業的高度。從長期深入駐扎的鄉村振興項目部到特色產業建設、消費幫扶,作為社會力量的碧桂園集團真正探索并投入極大資源幫助貧困地區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脫困的振興之路。(撰稿、攝影:歐洋)
相關新聞
- 2021-11-30高清可逆·眼見為實| 來蘭州華廈眼科醫院現場直擊ICL的那些事
- 2021-11-30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精準落實延緩繳納稅費政策
- 2021-11-30國網隴南武都供電公司全力做好迎峰度冬各項工作
- 2021-11-30文玩電商:從小眾“鬼市”到萬億市場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