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副鎮長、上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斌被授予“最美公務員”榮譽稱號,“最美公務員”彰顯著新時代忠誠干凈擔當的“最美”公仆本色。
11月26日,武威市委印發《關于開展向楊斌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楊斌同志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心系群眾、竭誠為民的公仆情懷,務實創新、篤定實干的奮斗精神和甘于奉獻、大公無私的高尚品格。

堅定向“美”而行
冬日的涼州區黃羊鎮上莊村暖意融融、歡歌陣陣。一條條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達,一排排行道樹四季常青,住宅區養殖區鱗次櫛比。村民們或徜徉在如畫的新民居,或忙碌在牛羊歡叫的養殖區,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令人振奮。

“在楊書記的帶領下,我們住上了好房子,走上了平坦的柏油路。生活有了全面的改善,心情特別舒暢。”上莊村監委會主任楊百武笑著說:“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上莊的今天!”
曾經的上莊村,“出門沒有路,花錢兩手空,住的土坯房,吃的澇壩水。”如今,這里已蝶變為人人羨慕的全國文明村、省級文明村和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生態文明村。村民們說,他們現在的生活和城里人也差不多了。華麗變遷的背后,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得益于堅強有力的支部班子和帶領村民向“美”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斌。
今年52歲的楊斌,曾在鄉鎮計生站當過計生專干。2005年經過選舉,楊斌擔任了上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由此開啟了他的美麗“鄉村夢”。這一干,就是16年。像城里人一樣住上新房子、吃上干凈水,一直是上莊人日思夜盼的美好夢想,楊斌拍著胸口說,一定要實現群眾的夢想,讓上莊村美起來,讓上莊農民富起來。然而,說著容易做著難,楊斌的向“美”之路充滿波折。
2009年,國家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楊斌搶抓政策機遇給每戶爭取到2萬元補助資金,打算幫助農民建新房,但住慣了寬天寬地大院子的群眾既不愿意拆老房子,又因為手里沒錢蓋不起新房子。
楊斌堅信,困難挑戰是人生的“磨刀石”。認準了的事,就一定要干,只要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事,說啥也要抓落實。那段時間,他白天組織開會,晚上挨家挨戶和群眾談心做工作。既要忙著做規劃,還要跑著籌資金,他被人們笑稱為“乞丐書記”。

走爛了鞋底,磨破了嘴皮。靠著楊斌的果斷堅決和真心誠意,六個月后,上莊村一組37戶村民的新房作為試點終于全部開工建設。之后,楊斌又爭取到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堅持試點推動、示范引領,陸續完成了其余幾個村的整體搬遷、整體規劃和整體建設。
楊斌終于邁出了向“美”之路的第一步。走進上莊村三組王生財的新居,120平方米的房子裝修精致,各類家電一應俱全,既有干凈衛生的水廁、太陽能,又安裝了節能鍋爐。做飯不用燒柴火,隨時能洗熱水澡。王生財感慨地說,做夢都想不到,農民能過上這么好的幸福日子!
上莊村226戶群眾全部修建了新農宅,徹底告別了土坯房。村上還敷設污水管網11.45公里,建成了兩個化糞池、一個污水處理站,做到了污水污物集中收集、環保處理。楊斌說:“只要老百姓日子過得好,我情愿到處跑項目、爭資金,當這個‘乞丐書記’!”
共享美好生活
“楊書記幫著我們貸款,修建了養殖場。我現在年收入五六萬元……”上莊村村民楊玉山高興地合不攏嘴。
楊玉山原是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年年沒收入,頓頓沒著落”。在楊斌的幫助下,楊玉山申請到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萬元,再加上政府補貼的8000元和自籌的一部分資金,在養殖小區養上了牛。幾年下來,楊玉山一家脫了貧。
黃羊鎮上莊村屬山水灌區,以前村里人大都靠種田謀生,一年到頭,只能勉強填飽肚子。2013年,上莊村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貧困線以下人口403人,貧困發生率達44.38%。怎樣才能讓鄉親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路,成了楊斌心頭的大難題。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楊斌在精準脫貧上做文章,在“拔窮根”上下苦功,在補短板上出實招。他組織村“兩委”班子赴陜西楊凌、山東壽光學習“取經”,最終決定帶領鄉親們發展設施種植業、養殖業。
沒有水,楊斌跑前跑后爭項目,拉管道,千辛萬苦讓群眾用上了自來水;沒資金,楊斌幫著跑貸款,搞協調,解決群眾燃眉之急;沒技術,楊斌請來農業技術人員,手把手給農民講授養殖技術……在這位熱心書記的帶領下,上莊村在建成四個住宅小區的同時,又建成了六個獨立的養殖小區。32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小區里,每戶都有養殖場,家家都有好產業。不但徹底實現了人畜分離,更實現了穩定增收。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增收?楊斌順應“三變”改革,積極推行土地流轉。為了完成整村土地流轉,楊斌沒有少下功夫。他反復和群眾算賬對比,黨員帶頭示范,給群眾做承諾,村支部黨員干部帶頭建立合作社……用盡了各種辦法,總算做通了群眾工作。

整村土地流轉,既實現了全村土地的集約經營,又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通過更多渠道實現脫貧致富。上莊村的老百姓以前沒事干,天天站在南墻根里曬太陽。如今,村民們一部分去外省務工,一部分到周邊黃羊工業園區打工,還有一部分一邊在自家的流轉地上打工,一邊搞養殖。村里的勞務收入占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老百姓的日子一天賽過一天好。
“我現在年收入平均下來有10萬以上,好的時候有20萬哩!”村民張德才說。張德才家5口人,土地流轉后,自己一門心思發展養殖業。從起初的10多只羊擴大到現在的400多只,年出欄上千只,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好。他笑著說,楊書記就是他們的致富領路人。正是在楊書記的帶領下,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把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精力用在狠抓落實上。楊斌靠著釘釘子精神,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通過整體規劃建設新農村、整體實現土地流轉、整體實現基礎設施配套,全村119戶貧困戶于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100元。
實現“美美與共”
“我現在不用出去打工了,家門口就有活干。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家里人。”上莊村三組村民王生福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家老小沒人照顧。如今,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他激動不已。他辭掉工作回到家鄉,日子過得美滋滋的。“現在我們跟城里人的生活沒兩樣了!”王生福說。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也是永遠的進行時。為了能給群眾一個安心、稱心、舒心的生產生活環境,楊斌在村里積極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大家擰成一股繩,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更足了。上莊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生祥說,村里的事都由群眾自己說了算,群眾參與協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大家說出了心里話,心氣順暢了,鄰里和諧了,民風民俗更加文明向上了。
工作干得怎么樣,群眾心中有本帳。一件件小事,溫暖人心;一次次選擇,彰顯擔當。不論是改造農田、發展產業,還是修橋鋪路、建設新農村,楊斌勇挑重擔,真抓實干。村民們都說,楊書記雷厲風行,一心為民,是他們心中的好書記。
“給老百姓辦事,必須是一站式辦理,不要叫老百姓白跑一次路,更不要為難老百姓。”楊斌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如今上莊村人常愛說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支部,找楊書記。”
今年71歲的孫蘭英老人,兒子一家在黑龍江定居。2018年,老人腿部患病做了手術,腿腳不方便,連出門都成了難題。楊斌忙里偷閑,隔三差五去她家探望,還積極協調為老人申請了一輛輪椅。現在,孫蘭英每天可以坐著輪椅在村里轉轉,和鄰居們聊天拉家常,生活方便多了。
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16年時光荏苒,楊斌堅持“說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信念,一張藍圖繪到底,繪出上莊新“顏值”。16年初心不改,幸福生活來敲門,楊斌從一個年輕小伙子變成了兩鬢斑白的中年人,但他帶領上莊村黨員群眾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脫貧致富之路,創出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上莊模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楊斌的不懈努力下,上莊終于美起來了,上莊人終于富起來了。午后暖陽,大家三三兩兩坐在房前屋后,漫步在游園廣場,享受愜意時光;傍晚時分,他們來到文體廣場,唱歌跳舞做運動,樣樣歡樂;歌聲笑聲嬉鬧聲,聲聲悅耳。祁連山環抱下的上莊村,祥和美麗,美美與共。楊斌心中的“鄉村夢”一天天變為了現實。
一方福地,景美人和;初心如磐,篤行致遠。對于楊斌來說,村里的工作勝于一切,百姓的幸福就是不變的追求。2014年,一直奔波忙碌于村上事務的楊斌患上了青光眼,卻沒有時間接受治療。尤其在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時刻,他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期。迅速下降的視力,嚴重影響著楊斌的工作生活。他卻說,只要鄉親們的日子過好了,只要我心里亮堂了,別的都不算啥!
堅定向“美”而行,共享幸福生活,實現“美美與共”。2021年2月,楊斌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建黨百年來臨之際,他被評為“甘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面對全國“最美公務員”的殊榮,楊斌說,“最美不只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鞭策。我要以‘最美公務員’為標桿,帶領群眾積極投入鄉村振興,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為實現群眾更可持續的獲得感、更有溫度的幸福感、更有保障的安全感而更加勤奮工作。”
相關新聞
- 2021-12-10武威稅務:持續發力助推地方綠色經濟發展
- 2021-12-102021年甘肅省級二類暨通信網絡運行安全技能競賽在慶陽圓滿落幕
- 2021-12-10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啟動技能人員等級評價工作
- 2021-12-10隴東學院開展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業務能力提升專題培訓活動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