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銀市靖遠縣東升鎮圍繞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想辦法、找出路,構建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飼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等利用模式,有效破解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的“頑疾”。

在東升鎮的玉米種植區域,隨處可見秸稈打捆機打捆的場景。田地里,一臺臺打捆機在玉米地里來回穿梭,打捆機張開大嘴,一簇簇平躺著的秸稈草瞬間被吸走,旋轉、除塵、壓實、打捆,不一會兒,一大片的玉米秸稈就被收拾干凈。
“以前沒有這個打草機器,草全燒在地里,又污染環境,又費勞力。現在有這個機器,我一畝地還能賣100多塊錢。”東升鎮新寨村村民劉明說道。
秸稈能創造收入,在過去許多人都不敢想。這幾年,致富能人王定業在各級部門的政策、資金、技術支持下,成立了甘肅耕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起了秸稈回收產業,串起了一條農民增收、公司增效的“綠色產業鏈”。
該公司董事長王定業介紹:“我們企業把秸稈回收做成三大類,秸稈飼料化,做成顆粒飼料供給咱們周邊的養殖戶;秸稈肥料化,不太好的秸稈做成肥料,供給老百姓和種植戶;秸稈能源化,做成生物質顆粒,供給各大鍋爐燒鍋爐使用。”
近年來,東升鎮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將其作為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防治大氣污染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鼓勵引導農戶回收秸稈、變廢為寶,提高群眾秸稈禁燒意識,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互利雙贏。(楊歡平 戴秀梅 文\圖)
相關新聞
- 2021-12-24船到中游更奮楫——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定力和決心
- 2021-12-24臨夏州·甘肅省公航旅集團座談對接會召開
- 2021-12-24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目標任務管控平臺移動端上線
- 2021-12-24國網武都區供電公司應對極寒天氣保供電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