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煙海的文化星河里,武威涼州非遺文化無疑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存在。而在璨若明珠的涼州非遺文化里,堆繡又以其巧妙的制作方式和獨特的展現形式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高文麗是涼州堆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她自幼酷愛藝術,家中長輩都會創作堆繡,耳濡目染中逐步接觸和了解了堆繡藝術。她曾于1984年拜入武威國畫大師唐俊門下,學習中國畫的入門,1999年以平面堆繡的手法參加全省比賽,獲得二等獎。期間,她苦練中國畫的渲染手法,從中吸取精華用在堆繡作品中,2011年學習騰氏布糊畫。在幾十年的繪畫及堆繡制作中,掌握了堆繡的各種制作技藝,創作出了大量精美絕倫的堆繡作品。

涼州堆繡傳承人高文麗
在高文麗工作室,抬眼看去,各種堆繡作品映入眼簾。有代表福祿的葫蘆,有凸顯富貴的牡丹,有表達祝福的壽桃,還有美髯公關羽。這些作品形態逼真、色澤艷麗、寓意美好,從每個角度看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美。

高文麗堆繡文創作品《壽》

高文麗堆繡作品《福祿》
高文麗告訴記者,涼州堆繡源出于塔爾寺"三絕"(唐卡、堆繡、酥油花)藝術之一的唐卡,它在題材上以人物、動物、花鳥、山水為主,創作中注重人物神態的塑造。
提起心愛的堆繡,高文麗一臉興奮,“堆繡呢,它起源于唐朝,前身是絲綾堆繡,以堆貼為主,繡制為輔,是用各色棉布、綢、緞剪成設計各種圖案、形狀,然后精心堆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最后再用彩線繡制而成。”“涼州堆繡主要采用浮雕與刺繡巧妙結合的手法制作,講究各色綢緞的選用配置,這樣制作出來的作品更具美感,也更有觀賞價值。”

高文麗堆繡文創作品《天馬》
高文麗告訴記者,堆繡又分為平(剪堆)繡和立(體堆)繡兩種。平繡是將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圖案堆貼在設計好的布上,再用彩線繡邊即成。而在剪好的圖樣內墊上棉花或羊毛使圖樣凸起,將其粘繡在對稱的布幔上,從而聯成一個巨幅畫卷,構成一組完整的畫面,使所繡的形象富有立體感和真實感的堆繡,則稱為立體堆繡。她指著墻上掛的一幅繡品說,“這就是立(體堆)繡。”

高文麗作品《百財招寶》
高文麗說,堆繡創作工藝十分復雜,在創作前要先進行構思設計圖案,然后上色渲染,再將花樣兒剪下來堆貼到布上,然后繡制。整個過程必須一氣呵成,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設計。“有時候靈感來了,幾筆就畫出來了。沒靈感的時候,畫了撕、撕了畫的,很折磨人。”堆繡的渲染過程必須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這對從小就飽受書畫熏陶的高文麗來說不算什么難事。
“我現在有時候會到社區給有興趣的婦女們免費授課,就當做公益了,發揮一點余熱吧。”高文麗笑呵呵地說。
相關新聞
- 2022-01-27深圳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發布 發改委:三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 2022-01-27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萬億元,呈現許多新亮點—— 44.1萬億元,你“買”了哪些?
- 2022-01-272022年組合式減稅降費力度更大?值得期待!
- 2022-01-26蘭州一本地企業定制文創春聯向市民送祝福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