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5日龍湖集團的業績發布會上,“生意邏輯”這個詞,新任CEO陳序平累計提到5次。
何謂生意邏輯?陳序平在業績會上將其解釋為“現金流和利潤”的邏輯。“無論是已有的六大主航道業務還是未來的創新業務,都要回歸到生意邏輯,爭取做一個成一個。”陳序平在業績會上表示。

回顧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地產行業危機,“有利潤的銷售”和“有現金流的利潤”,成為了房企御冬的“金鑰匙”。這也是龍湖集團始終堅持的經營思維。
根據財報數據,2021年度,龍湖集團實現營收2233.8億元,同比增21%,歸母凈利潤238.5億元,同比增19.25%。
截至2021年末,龍湖集團在手現金88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42%。現金短債比6.11倍,借貸成本僅4.14%。
此外,龍湖集團去年經營性收入達188億,其中商業租金收入超80億元,物業及其他收入84億元,冠寓也迎來了“盈利元年”。這些均體現了龍湖“現金流和利潤”的經營邏輯。
對于龍湖的成績單,資本市場也給予肯定。其中3月27日,中信證券發布研報,給予龍湖集團“買入”評級。此外,瑞信等投行均給出“跑贏大市”的評級。
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投行給出“買入”評級,是基于龍湖集團交出的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尤其是盈利能力和負債管控方面的穩健得到認可。
根據龍湖集團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報告。去年,龍湖集團毛利565.4億元,同比增長4.6%,毛利率為25.3%,其中,地產業務的毛利率為23%。核心稅后利潤率為13.3%。
超25%的毛利率,即便是放在去年的房企數據中,也處于較高水平。
對于房地產開發業務,毛利率高低與土地成本有直接關系。“2017至2018年上半年,土地市場比較熱,這批項目現在陸續進入結算通道。但總體而言,龍湖地產開發超過23%的的毛利,在行業里屬于比較靠前的。”陳序平表示。
陳序平預計,如果土地市場高杠桿出清,龍湖持續獲取價格比較低的土地的話,地產板塊的毛利在未來是可以得到修復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龍湖實現物業投資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104.1億元,同比增長37.5%。商場、租賃住房、其他收入的占比分別為77.3%、21.4%和1.3%。
未來,龍湖的目標是,非地產開發業務的收入占比達到集團總收入的25%。
銷售方面,龍湖去年實現地產開發合同銷售2900.9億元,同比增長7.2%。分區域看,長三角、西部、環渤海、華南及華中片區合同銷售額占比分別為28.2%、22%、25.0%、14.9%及9.9%。
費用管控方面,過去一年,龍湖集團行政開支108.2億元,銷售開支54.63億元,融資成本1.46億元,均保持穩定。
不搞“注水”式虛胖,注重實實在在的權益和利潤,這是龍湖始終堅持的經營理念。
“我們從今年1月份開始回歸到以權益后的銷售額為披露口徑,核心還是希望整個經營回歸到我們自己的權益和利潤,向市場更加真實、更加有效地披露我們的銷售業績。”陳序平表示。
堅守“生意邏輯”
在行業面臨危機之時,龍湖為何能夠“獨善其身”?這是不少地產行業人士如今樂于分析的話題。
越是行業危機之時,堅守生意邏輯,同時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就越發凸顯。
早在2014年,龍湖高層決定在地產開發業務C1收入尚不夠大的時候,堅持布局投資回報周期長的商業航道。面對地產開發業務可能面臨萎縮的質疑,龍湖仍然堅持財務自律,不愿高負債。
此后,龍湖又陸續推進多元化業務,并形成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住房、物業管理房屋租售、房屋裝修,共六大航道。
其中,龍湖冠寓去年開始實現盈利,租賃住房全年租金收入貢獻22.3億,同比增幅23%。商業方面,累計開業商場61座,已開業商場建筑面積594萬平方米,整體出租率97.2%。商業租金81.5億元,同比增長40%。
龍湖投資性物業的毛利率接近75%,據了解,這部分高毛利業務收入占比未來將逐步提高,這也將有助于整個龍湖集團毛利率的穩定。
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增速放緩,不少房企喊出了“現金為王”的口號,減緩甚至叫停了此前的多元化業務。
在此背景下,龍湖集團表示,不會縮減在其他業務上的投入,會繼續堅持“空間即服務”戰略,包括已有的六大主航道的投資戰略。
陳序平在業績會上表示,隨著這些航道現金流越來越高,他們自己就能夠解決自身發展和投入的問題,慢慢減少地產對其他航道的純粹投入。
而針對龍湖智創生活的分拆上市,陳序平認為:“在這個時候選擇分拆,是基于過去若干年踐行空間即服務戰略,在服務型行業的積累和提升。”
“在這個時點把龍湖智創生活分拆單獨上市,有利于我們在“一個龍湖”生態體系下,打造面向客戶生活服務的輕資產旗艦品牌單獨出來。我覺得這對于龍湖未來的發展,對“一個龍湖”生態體系的夯實,都更有幫助。”陳序平表示。
去年,龍湖智創生活物業管理板塊全口徑收入達到104億,商業運營板塊有61個購物中心已經開業實現運營管理和服務,同時在手有超過120個天街。
這意味著在當前的時間節點,龍湖智創生活各板塊已經具備了生意邏輯,同時還有能力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
6.1倍現金短債比,龍湖是如何做到的?
“穩”,是龍湖的底色。當行業遭遇危機之時,穩健發展更體現出它的價值。
截至2021年末,龍湖集團在手現金88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42%。現金短債比6.11倍。剔除預售監管資金及受限資金后,現金短債比為3.88倍。
2021年,龍湖平均借貸成本4.14%,創歷史新低;平均貸款年限6.38年,凈負債率46.7%。三道紅線處于綠檔。
此外,非抵押債務占總債務比例為75%。一年內到期債務為145億元,占總債務比例為7.6%。
發債方面,過去一年,龍湖在境內共計發行90億元公司債,10億元中期票據,票息在3.35%至4.4%之間,期限5年至15年。
2022年度,龍湖集團的剛性還款為140億元,目前已經還款達74億。
“信任是多年積累的結果。”對于財務端的優異表現,龍湖集團解釋稱。
在一年前的業績會上,龍湖彼時提出“以自律換自由”。如今,龍湖除償還到期債務外,今年還計劃主動提前歸還300多億元的債務或其他負債。據此計算,龍湖今年整體將還款400億元左右。
“龍湖做任何事情不太愿意做得很突擊。把原有的技術、人才沉淀下來,未來就可以獲得社會和企業多贏的局面。”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表示。
2021年度,龍湖總員工成本97.82億元,同比增長43.43%。截至去年末,龍湖員工總數為44065人,據此計算,人均成本為22.2萬元。
據陳序平介紹,2022年預計龍湖集團人數將保持穩定,并不會明顯的減少或者增加。“龍湖的組織是在提效的,現在航道、業務越來越多,未來會利用航道的協同讓整個集團效率越來越高。”
2022年銷售目標3000億元
“地產寒冬”在2022年依然繼續,數據顯示,一、二月份,TOP20和TOP50房企的銷售額平均下降了40%左右。
對于年初銷售數據下滑的疑慮,龍湖集團表示,疊加疫情的影響,房企年初在新盤的推盤節奏上是弱化的。據了解,龍湖在1至2月沒有新盤推出,所有新盤均集中在3月之后。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3月份之后,隨著推售節奏的加快,慢慢的銷售就會提起來。”陳序平表示。
事實上春節以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逐漸放松,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高能級城市已經率先感受到了市場的回暖。
“我們很慶幸過去幾年沒有盲目下沉,沒有過多布局一些低能級城市。”陳序平說道。
根據財報數據,截至2021年底,龍湖集團總土儲合計7354萬平方米,權益面積5047萬平方米,約85%的貨量集中在高能級城市的價值區域。
2021年全年,龍湖共新增122幅地塊,新增土地儲備總建筑面積為2355萬平方米,權益面積1338萬平方米,且成本合理,平均權益收購成本僅每平方米6485元。
充足的土儲,為未來龍湖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于2022年度目標,龍湖集團表示,今年全口徑銷售目標是3000億元,權益口徑銷售目標為2000億。
對此,龍湖集團CEO陳序平充滿信心。陳序平表示,政策方面,包括住房貸款利率下降,以及部分城市首付比例下降,可以看出整個政策是趨于緩和的。
陳序平還表示,得益于去年獲取的122個新項目,特別是9月以后獲取的項目基本上是以底價為主,這些項目在今年3月開始會陸續上市。據其透露,3月份龍湖集團鋪排了近20個項目。
相關新聞
- 2022-04-02永登縣坪城鄉滿塘村春耕備耕進行時
- 2022-04-02清明寄相思 廉潔記心中
- 2022-04-02甘肅發布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和便民春風行動落實措施 啟動第31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活動
- 2022-04-02“改斜歸正”為時不晚,成年人也可以做斜視手術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