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疫”,但你的模樣讓我看見了義無反顧的勇氣;這是一段與時艱共克的“大考”,但你的模樣讓我感到了同舟共濟的愛意。
“你的樣子是我前行的力量。”抗擊疫情的日子里,有這樣一道特別的風景,那就是甘肅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和農學院教師志愿者組成的抗疫小分隊,他們用堅持和奉獻將自己淬煉成鋼,用汗水和夢想唱響奉獻之歌。
這是擔當的模樣
3月18日晚,在接到學校疫情防控緊急響應的通知后,園藝學院連同農學院共同包抓17號公寓樓,同時連線疫情防控一線學生輔導員了解學生公寓情況。
第二天,抗疫工作正式開啟。園藝學院的領導們持續(xù)鼓勵大家,激發(fā)著抗疫一線廣大輔導員老師及任課老師的工作熱情:“你們是學生的‘示范者’‘指揮員’‘貼心人’,是一線中的一線,是先鋒中的先鋒。園藝學院感謝有你們!”
“示范者”是什么樣子?一組數字可以見證。園藝學院服務區(qū)域為1-8層,總共160間宿舍,15名志愿者老師,24小時堅守著近千名女生,與此同時,農學院服務9-16層,所有人都要做到足不出樓。三餐數據、健康碼變碼情況、核酸檢測、學生所需物資信息以及清點物資與物資發(fā)放,每一位志愿者無時無刻不在數字節(jié)律中來回跳動。
“指揮員”是什么樣子?一條推送可以見證。“封閉有些日子了,大家開始焦躁郁悶都正常,其實老師們也一樣,再堅持一下吧!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解封奮戰(zhàn),目前我們至少安全且過著飯來張口的小日子,大家反映的問題我們都在協商溝通,很快就能解決。讓心態(tài)穩(wěn)下來,不能崩,找一些事做,讓自己充實起來,越是這樣的時候,我們越應該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越應該懂得理解和包容別人,尤其女孩子,內心要溫柔有力量,有穩(wěn)定的情緒,我們在這個樓里就是大家庭,一起擔當!請負責人轉發(fā)給每個人。”
“貼心人”是什么樣子?一幅畫面可以見證。5層想臨時加餐,6層缺一份手消,某間宿舍想多要一個垃圾袋……教師志愿者們總是會不辭辛苦地跑上去。當同學們發(fā)現有老師嗓子都喊啞了的時候,為了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只能在門口遠遠向老師們喊道:“辛苦了老師,謝謝您。”每個聽到的人都備受感動,一位老師向“戰(zhàn)友們”說道:“你們知道嗎,這是困難時期,我就想讓大家能快點吃上飯,吃飽飯。”在這里按下“快門”,記錄這個瞬間,鎖定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大景深”,彰顯的是園藝人“人比山高,腳比路長”的永恒底色。

這是奮進的模樣
早上7:30,朝陽初灑校園。園藝學院學生等候在電腦前,開機、進入課堂、調試設備,然后看著直播間里同學們頭像一個個點亮。半個小時后,班里的同學一道,共同迎接老師的線上點名。
這是校園封閉期間線上教學的縮影,多個這樣的場景在網絡兩端、屏幕內外上演。“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受疫情影響,這個初春,師生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共赴課堂之約。
“即使老師隔離在家,我們隔離在宿舍,老師依舊會組織開班會,為我們答疑解惑,安撫疫情期間同學們的特殊情緒。”園藝學院劉驥說。
陽春三月,是青春的時光,也是勵志的時光。“鍛煉健康的身體,形成獨立的人格,增益己所不能,是每一代青年對自身成長的共同追求。”代課老師叮囑同學們,不妨借此機會主動思考成長的本質,學習如何克服不安、焦慮等人類本能的情緒反應,實現從減少依賴到克服依賴的轉變,學會獨處、內省、反求諸己,突破成長瓶頸。
閱讀專業(yè)書籍、觀看勵志電影,制訂訓練計劃,每日運動“打卡”,即使“足不出室”,很多同學還是利用在校求學的寶貴時光拾遺補缺。“人這一輩子,總要有一段敢于拼命的經歷,感謝這段平凡而又充實的生活,讓我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的精彩。”園藝學生張鑫同學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
3層一位學生說:“無論時空如何變換,無論戰(zhàn)火還是疫情,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時代在變,教學方式在變,一切都在改變,唯有創(chuàng)新求變永恒不變。對她們而言,疫情這塊“磨刀石”,更能夠磨去自己的稚嫩、嬌氣、柔弱,會讓她們的面龐變得越來越堅毅,腳步變得越來越堅實。

這是堅守的模樣
“孩子們今天辛苦啦,早點休息,晚安!”
深夜11時40分,萬籟俱寂。學生宿舍長群里收到了來自領導們的晚安祝福。這對每位志愿者老師們來說,意味著忙碌了一天的志愿工作畫上句點,明天依舊活力向前。在每位老師心里,疫情不止,服務不停,只要學生有需要,多遠都會盡力為同學們送上物資!
第二天早晨6時20分,學生們可能依舊沉睡在夢鄉(xiāng),群里老師的信息卻早已準時出現:“志愿者老師們準備,今天也要加油呀!”此刻,這座公寓又開啟了繁忙的一天。
一聲令,一聲到!“是黨員,就該挺身在前!”校園封閉管控之初,園藝學院與農學院一同攜手,在17號公寓下豎起了黨旗,告訴每一位同學“黨員永遠沖鋒在前!”。
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強大號召力和農大人的團結凝聚力,經過這段特殊的日子,園藝學院同農學院的每位同胞都漸漸懂得,只要大家一起共同面對,再大的困難、壓力和危險都可以戰(zhàn)勝。這段患難與共、并肩戰(zhàn)斗的經歷,也教會了所有人團結、勇敢和堅守。
這是溫馨的模樣
3月20日,教師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立刻得到眾多老師的熱情響應。一位老師留言:我的課不多,我去做志愿者”“我來!”“我可以!”“我隨時準備為大家服務”一條條留言,一句句承諾,是溫馨、更是希冀。
申請戰(zhàn)疫通過后的老師格外開心,想到可以去守護同學們的健康,他倍感欣慰。由于人數多,物資總量大,15名志愿者要分發(fā)8個樓層的三餐和物資。有一天,志愿者們從早晨7點半干到了晚上22點半,回到辦公室,飯都涼了,但大家沒有怨言,只是微微一笑,因為自己是構筑溫暖“大后方”的一部分。
“老師會一直陪著大家,24小時在線,有事叫我!”
“孩子們的父母不在身邊,我得照顧好她們”
…………
這些,是駐寢志愿者老師們的口頭禪。
“多多保重!”“非常感謝!”“謝謝老師!”……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束光,匯聚更多束光。從進駐之初的緊張忙亂,到如今各個樓層工作井然有序,從物資發(fā)放到核酸檢測,從一日三餐到垃圾分類,志愿者老師們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規(guī)章制度,探索保障有力的多種方法。
駐寢老師都很忙,很多時候忙完一天工作都是深夜。大家在一起有時候是交流工作體會,有時候就是簡單拉拉家常,吐吐心聲,緩解一下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可就這樣淚水還是常常打濕眼眶。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棟公寓更像是一個家,一個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方。
每天,同學們都給家里打電話、發(fā)視頻、報平安。
“每個宿舍都有免洗手消毒液、礦泉水,口罩,衛(wèi)生用品,老師們特別細心,農大真的好暖心……”這是同學們朋友圈經常出現的話語。
“作為農大學生家長,在疫情期間,不擔心孩子的健康安全是不現實的,但看到網上一篇篇關于學校疫情防控期間的暖心報道,看到孩子微信每天發(fā)來的三餐照片,心里釋然許多,這是給孩子們上的最好的思政課!”路丹同學的母親這樣說道。
陽光帶來絲絲暖意,越來越暖的春風讓甘農再次煥發(fā)生機。疫情過后,一起與出春天來場浪漫約會!一個人在路上難免會疲憊,一群人在路上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才會越走越遠。你和我守望相助、迎接光明,因為你的模樣,就是甘農的樣子;你們的力量,就是甘農的力量!你們的精神,就是甘農精神!(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
- 2022-04-15稅惠“添翼”助力“棗鄉(xiāng)小微”向未來
- 2022-04-15甘肅省聯社與甘肅銀行簽訂全面合作協議
- 2022-04-15甘肅省聯社與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簽訂全面合作協議
- 2022-04-15國網甘肅電力:筑牢戰(zhàn)“疫”中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防護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