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路喚醒沉睡在大山深處的土地,旋耕機翻開鄉村振興新畫卷。在西和縣大橋鎮的熱土上,一場關于撂荒地蝶變換裝的熱潮正在展開,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加大宣傳引導、激發內生動力、強化駐村幫扶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加快復耕復種的腳步,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加強政策宣講,動員村民深度參與
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幫扶政策“宣傳員”作用,通過召開村社會議、微信群、鄉村大喇叭、入戶走訪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國家《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耕地保護政策,切實提高群眾認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通過宣傳欄、現場會、朋友圈等各種宣傳途徑,做到政策宣傳到村、到組、到戶、到田間地頭,提高廣大群眾耕地保護意識,在全村形成節約耕地、保護耕地的共識。教育引導農民群眾依法依規經營耕地、保護耕地,積極鼓勵廣大農民翻耕復墾,形成珍惜土地的良好氛圍。

同時,進行精準排摸,因戶施策抓整治,對所有耕地撂荒情況進行詳細排查核實,一戶一戶排查,一塊一塊核實,做到全覆蓋無盲區,查清撂荒原因,明確整治目標及工作責任。把農業機械化服務和土地流轉作為整治撂荒地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主體作用,采取農戶自耕、代種托管、集體助耕、強制整治等多種方式開展撂荒地整治,優先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讓閑置耕地真正發揮作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戶持續增收。
實施量化積分,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創新開展“520”量化積分機制,將撂荒地整治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激發村民積極性和能動性。通過量化積分、上墻看板式管理,一股清新質樸的文明氣息悄然興起。村里的巷道干凈清潔,門庭院落整齊舒適,隨手亂丟垃圾的陋習有效遏制,形成“美麗庭院”“美麗村舍”“美麗家園”三個鄉風文明縱貫線,村民對美化環境和利用撂荒土地的意識越來越強。
通過將農戶積分與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幫扶措施及電力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相結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撂荒地整治熱情高漲、投工投勞不斷加大,村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越來越強烈,村“兩委”在日常工作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日益增強。

通過對鄉村振興五個方面總要求的細化量化、公開晾曬,在村民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以立標激發爭先,營造了濃厚的撂荒地整治氛圍。
新建延伸產業路,喚醒沉睡大山深處土地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積極與定點幫扶村鎮兩級溝通對接,加大幫扶村富民產業路新建延伸投入,先后捐建富民產業路43.02公里,共投資達244萬元,幫助5個幫扶村盤活撂荒地1000余畝,有效增加幫扶村糧食產量及花椒、金絲皇菊等特色產業發展規模。

修建前 修建后
在撂荒地復墾過程中,糧食作物作為種植重點,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鼓勵村民積極種植小麥、玉米,在花椒地套裝油菜、大豆、土豆等糧食作物,形成一手抓“錢袋子”,一手抓“面袋子”的發展局面。同時,不斷完善農業設施,號召村民打通產業路和農田最后十幾米,極大地減少了村民勞動力付出。
接下來,駐村工作隊將圍繞農田灌溉,將鋪設水管、修繕廢舊蓄水池,不斷激活土地生命力,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面對數百畝撂荒地被犁的疏松、平整,李坪村村書記信心滿滿的說:“我們將規劃好、利用好這些土地,將土地進行分類劃歸,嚴格按照各級政府的號召,為糧食種植留夠土地,同時,轉變村民淡化糧食種植的思路,樹牢村民地有糧、心不慌的觀念。”(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
- 2022-05-16科源集團:漢坪嘴電站全面開展“除隱患”工作 確保汛期大發電
- 2022-05-16東鄉:實現馬鈴薯種植“機械化”
- 2022-05-16方大炭素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警示教育
- 2022-05-16方大炭素開展勞動競賽錘煉員工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