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鸞,今年52歲,是一名甘肅劉家峽水電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講解員,已經從事講解工作二十一年。她常對年輕講解員說:“一名優秀的紅色講解員,必須能用真摯的情感和故事帶給人們感動”。對于胡素鸞來說,她的成長就是在被感動中慢慢衍生的。
胡素鸞出生于劉家峽水電站建設時期,父母是河北省保定人,曾參加電站建設。“我從小就在劉家峽長大,劉電的故事對我來說就像身體的一部分,有一種奇妙的力量在指引我。”講解中,她總是會全身心投入,以獨特的講解風格,深厚的知識儲備,被大家譽為劉電的“活史志”。
在胡素鸞腦海里,總是記得那么一幕:有一次曾參加過電站建設的老人走進劉家峽水電站,當他看到企業文化室電站建設的照片,他深情回憶道:“那時建設大壩的材料都是用人工、用肩挑或者推著獨輪車運來的,參加建設的工人一天只管簡單的三餐,幾乎都是義務勞動。憑著一腔革命熱情,大家以奉獻為榮,不求回報,以能親身參與到這一人間奇跡的創造中而倍感自豪。當時在劉家峽大壩建設工地上,一眼望去,挑的挑、抬的抬,獨輪車來往穿梭,干起活來真的是熱火朝天……”聽著老人講述當時的歷史,胡素鸞情不自禁流淚,對于她來說,國家的強大和人民的團結讓她為生在這個時代而自豪。
胡素鸞說,剛開始我對紅色講解員這個職業還沒有太多感悟,而他的答案恰好回答了我的問題——我為什么成為一名紅色講解員?因為革命精神的火炬需要傳遞。
但成為一名合格的紅色講解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磕磕絆絆到自信滿滿,胡素鸞下了不少功夫。沒有系統的講解詞,如果只是講解電站的發電原理等一些生硬的工業數據,很難吸引參觀者的興趣。她就利用業余時間擴充知識,從劉家峽水電廠志、水電四局志等書籍中尋找關于電站的故事、劉家峽的故事、黃河的故事,尤其不斷挖掘對電站做出重大貢獻的王進先、蒲乃達、賈柱遠等老同志事跡。同時,不斷進行儀態、發聲等方面的訓練,以專業良好的姿態進行講解。
面帶微笑,佩戴好耳麥、小蜜蜂和擴音設備,胡素鸞在劉家峽水電站滿懷熱情進行了一場又一場講解。21年來,她講解已經超過上萬場次,接待游客超過十萬人次。其中曾接待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盛華仁、鐵木爾·達瓦買提等重要領導。每一次,她都以最佳的狀態融入其中,每一次講解她都會用心感受參觀者的情緒、情感以及自我表達的差異。胡素鸞認為,去觀察感受聽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能幫助她調節細節和情感,同時也帶給聽眾更好的沉浸式體驗。
經常有人問她,每天都講一樣的內容不枯燥嗎?面對大家的疑惑,胡素鸞笑著解答了這個問題:“我每天講的內容雖然一樣,但是面對的受眾不一樣,他們發出的情感信號也不一樣,而這些恰恰是最能體驗我們工作成就感的方面。我見過老建設者在老照片前駐足良久不愿離開,見過青年人在聽講解時淚流滿面……這些平凡的時刻讓我內心十分富足溫暖,也讓我更加肯定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因表現出色,胡素鸞被評為甘肅省金牌導游、臨夏州旅游系統技術能手、臨夏州巾幗建功標兵,并多次參加媒體走進劉家峽水電站直播活動。
胡素鸞說,現在劉家峽水電廠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為一名紅色講解員,作為傳遞紅色文化的形象大使、宣傳大使和紅色精神的傳播大使,如何更好地講好新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的紅色故事、講好“電力百年”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是我終身的追求。我將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斷打磨、精益求精,力求以更好的狀態、更優的水平、更高的標準,努力講好紅色故事。
- 2022-06-11甘肅省農信聯社與省水利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2022-06-11青春心向黨 奮斗寫芳華——甘肅公航旅渭武運營公司舉行2022年青年綜合素質提升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 2022-06-10甘肅銀行與省水利廳簽訂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
- 2022-06-10國網隴南市武都區供電公司開展“6·9”國際檔案日主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