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登縣武勝驛鎮的春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千畝小麥地里,一臺移動的噴灌設備給麥子灑水;700畝的馬鈴薯地里,長長的滴灌帶子緊貼著馬鈴薯根部,給飽受旱情的馬鈴薯供水。合作社理事長楊福來無奈地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10年了,從沒用過噴灌,今年持續的旱情逼得我不得不使用這樣的“硬核”抗旱辦法。”

據資料顯示,今年4月15日至5月31日永登縣降水比去年同期減少8成,且全縣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2.3℃,高溫天氣已造成西北部旱作農業區土壤重度缺墑,造成出苗遲、出苗率差。據統計,今年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 20萬畝,占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的16%。意料之外的旱情也嚴重影響了楊福來今年的計劃。
楊福來以前做建材批發生意,在此過程中他發現農村很多人來到城里,使得農村出現了很多撂荒地。楊福來認為這是一個商機,于是從2010年開始在武勝驛流轉了2000畝的撂荒地,成立了種植合作社,改行當起了“地主”。武勝驛鎮屬于永登縣的二陰地區,土質適合種馬鈴薯和高原夏菜、筍子等蔬菜,因此楊福來一直以來以種馬鈴薯和蔬菜為主。
2021年年底,鎮村干部找到楊福來,希望他今年種一些小麥。于是楊福來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號召,將原本用于種馬鈴薯和蔬菜的1000畝地改種小麥,在保證個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但是讓楊福來沒想到的是,今年的雨水與往年相比明顯偏少。尤其進入5月,到了小麥灌漿之時,天仍不下雨,這可讓楊福來犯難了。縣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張燕知道情況后,建議小麥和馬鈴薯采取不同的抗旱方式,即從莊浪河拉水采用噴灌澆麥子,采用滴灌方式解決馬鈴薯旱情,與大水漫灌相比,噴灌和滴灌既科學,還省水省工。就這樣,在縣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和支持下,楊福來的硬核抗旱開始了。
拉水澆灌1000畝小麥和700畝馬鈴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一個月來,楊福來和合作社社員白天晚上輪流拉水澆地,終于有效緩解了旱情。再有一個月就到收割的時候了,每天澆完地,看著綠油油的一川小麥,楊福來仍然希望老天下一場透雨,讓地里的小麥和馬鈴薯能有更多收成。(王立命)
- 2022-06-15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 2022-06-15夏日,走進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 2022-06-15蘭州高新區稅務局:春雨潤苗進校園 稅宣助力微創業
- 2022-06-15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全力備戰中考保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