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用水”之變 ——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甘州實踐(下)

22-06-22 11:11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田洋

  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和黑河流域生態治理工作的推進,“植綠”成了甘州區近些年的常態。

  種樹得用水,項目建設也得用水,而一年能用的黑河水就那么多。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甘州區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用水方式、用水結構,力爭讓每一滴水發揮出它最大的效益,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

  水到林成

  一場小雨過后,在黑河西岸甘州段,一望無際的萬畝常青林迎風而立。如同一排排整裝待閱的士兵,和遠處的巍巍祁連山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副絕美的生態畫卷。

  “太不可思議了,三年前這里還是溝壑縱橫、漫天風沙的砂石灘,現在變成我們的后花園了!”甘州區市民詹軍說。

  黑河西岸甘州段,曾經是采石企業的“福地”。

  上世紀90年代,諸多企業進入這里挖砂采石。20多年的無序采挖,致使這里滿目瘡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9年,甘州區以刮骨療毒的勇氣,決定治理這塊區域。

  采砂區停挖了。然而,曾經的采砂區,春季飛沙走石、夏季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遺留的大量砂石料坑,靠自然能力慢慢恢復生機,至少得幾十年。

  要想修復脆弱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勢在必行。最終,一個萬畝常青林高原儲備林基地治理規劃出臺。項目建設黑河流域儲備林2.3萬畝,栽植苗木274.3萬株。

  林海茫茫,還需碧水滋養。而全區一年能用的水就那些,多種這么多樹,水從哪里來?

  之前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節水措施,置換出的大量水資源,讓甘州人心里有了底。

  甘州區水務局局長趙乾升告訴記者,2019年甘州區實施節水灌溉面積為95.59萬畝,節約水資源總量4700萬立方米,之后節水量逐年增加。

  在萬畝常青林腹地,曾經的2個砂石料坑被改造成了“塘壩”,飛鳥嬉戲,波光粼粼。

  這個精致的“塘壩”,其實是一個洪水調蓄池,既節約了修復成本又為就近造林提供了灌溉水源。灌溉時,又采取了經濟有效的根區導灌模式,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節約了水資源。

  僅僅三年,昔日的采石場已綠意盎然。眼前的樟子松、油松、青海云杉、爬地柏等針葉類苗木身姿挺拔,甘州區相關負責人驕傲地對記者說,這里已栽植常青苗木儲備林2700畝,共儲備95萬株。

  如今,在甘州城西,昔日的戈壁灘上,6萬畝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正在建設之中;城北,北郊濕地正在修復治理;遠遠的祁連山淺山區,栽出了2萬畝高原儲備林……甘州區現已建成城市生態公園73個,一個個“戈壁變綠洲”的奇跡頻頻上演。

  中水回籠

  為了解決水資源匱乏難題,甘州區將眼光投向了中水。

  2019年,張掖市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將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污水“五水同治”,年處理能力3850萬方,全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100%。

  甘州區充分利用張掖市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14萬噸污水的有利條件,變廢為寶,投資1.38億元實施污水處理廠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中水回用率將達到70%以上。

  來到位于甘州區人祖山口的元寶楓儲備林基地,滿灘遍野的幼苗正在發芽吐綠,放眼望去,尤為壯觀。

  滋養這片林子的,就是污水資源化回用項目一期工程。座落于儲備林附近的2號蓄水池,已注滿了經過處理的中水,微風拂過,碧波蕩漾。

  “因干旱缺水,以前這里幾乎寸草不生,生態極度脆弱。2020年以來,我們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規劃實施10萬畝元寶楓國家儲備林項目,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栽成這片林。”張掖市甘州區青綠林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勇介紹說。

  春有牡丹爭艷,夏有荷塘月色,秋有胡楊神韻,冬有狄花飛雪。誰能想到,呈現如此美景的甘州城區北郊濕地恢復治理項目,也是用“污水”造就的。

  甘州城區北郊濕地鹽堿化程度嚴重,有4600畝耕地常年無法耕種,逐漸形成了垃圾坑、污水池,嚴重影響了周邊生態環境。為此,2019年,甘州區規劃實施北郊濕地恢復治理項目,通過退耕還濕,利用中水形成了一片水系相連、湖塘相通的大水面,打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濕地景觀。

  甘州區水利工程隊隊長楊連海告訴記者,甘州區將加大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力度,通過區域再生水利用項目、城區水生態中水回用等項目建設,有效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