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甘肅省政府發布了2021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決定,由國網甘肅電科院牽頭的科技成果“大規模新能源電站多層級智能化運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2021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作為國網甘肅電力創新“排頭兵”,國網甘肅省電科院持續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打造科技攻關團隊,加快實驗室優化升級,推動科技成果培育轉化,切實解決各種技術難題;著力培養專家人才隊伍,大力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性的高素質專家人才隊伍,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攀科技高峰
“甘肅新能源裝機高速發展,截至2021年12月底,甘肅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已達2897萬千瓦,占比高達47.08%。大規模的新能源并網將使場站層級多、通信不規范、設備協調控制難度大、功率響應慢等問題更加突出,對以新能源為主要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影響日益加大。”國網甘肅電科院新能源技術研究所呂清泉介紹說。
大規模新能源電站多層級智能化運行控制系列裝置和系統,實現了新能源電站運行控制響應時間小于4 秒,有功/無功控制誤差小于1%,有效解決了大規模新能源電站的組件/發電單元/場站不同層級設備運行控制的通信標準化、響應快速化、控制智能化技術難題,降低了大規模新能源接入的電力系統運行風險。

呂清泉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對項目未來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項目成果已經在酒泉、白銀、臨夏等地市推廣應用,目前已接入202座新能源場站,未來將為甘肅省隴電入魯、隴電入浙等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該項目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1項,登記軟件著作權6項,發表論文18篇,其中SCI4篇(含TOP期刊1篇 ) EI 8篇 。項目成果近三年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5217.71 萬元,減排二氧化碳 25.54 萬噸,未來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將帶來更大的額外收益。
筑電網屏障
大規模新能源電站多層級智能化運行控制項目只是國網甘肅電科院新能源科技研發團隊近些年來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技術創新猶如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自2009年以來,甘肅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逐年攀升,但電網控制方式難以適應新能源快速波動導致大面積風電脫網事故頻發,嚴重影響甘肅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清潔能源的利用。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前提下,國網甘肅電科院新能源科技研發團隊迅速組建,歷經9年科研攻關,實現了甘肅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資源可發電量的精準評估,建成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源網協調控制系統,填補了國際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源網協調控制技術的空白。2018年后,甘肅省內再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發生。
“新能源功率預測,是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的重要技術手段。”國網甘肅電科院可靠性管理專業首席專家鄭偉說。“河西地區所有風電廠、光伏電站的資源數據,均可實時監測。”為提升風光功率預測精度,國網甘肅電科院新能源科技研發團隊還開展光伏分鐘級超短期預測等技術攻關。
截至目前,甘肅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網總裝機容量近一半,新能源裝機發電利用率由2016年的60.2%,提升至目前的96.83%。2021年新能源發電量突破40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4000萬噸。
育專家人才
驕人成績的背后是人才強企戰略的一以貫之。多年來,國網甘肅電力公司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作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錨定“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要求,國網甘肅電科院堅定樹立為省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撐和服務的觀念,牢牢把握專業能力建設這一主線,充分發揮全專業技術優勢,加強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
“電科院是公司系統的技術支撐單位,專家人才隊伍就是電科院的支撐擔當,是專業能力的臺柱子。我們要讓專心干專業的年輕人能看到希望,把電科院專家這塊招牌立起來。”該院負責人在各類人才工作會上反復強調。
2021年以來,國網甘肅電科院針對組織能力和科技人才素質提升的緊迫要求,搭建人才成長素質模型,從6個維度繪制出30個細分專業的知識能力地圖,形成技術人才培養、考核、激勵一體化工作方案,為專業能力提升提供源動力。同時,結合電力科研技術人員特點,將各專業所需的“知識、能力、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構建能力地圖,繪就成長路徑。
目前,該院擁有享受甘肅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3人、國網公司專業領軍人才1人、國網公司青年托舉人才1人、隴原人才12人。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甘肅省級實驗室,6個甘肅省工程技術中心,2個國網公司實驗室,9個省公司重點實驗室,2支國網公司科技攻關團隊,2支省公司科技攻關團隊。
(何文)
- 2022-06-2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甘肅農信高質量發展——甘肅農信2022年黨建工作會議召開
- 2022-06-23甘肅農業大學19號樓825宿舍繪出考研“滿堂紅”
- 2022-06-23蘭州城關區成功舉行萬達“擁軍崇軍購物廣場”授牌及“擁軍崇軍街”揭牌儀式
- 2022-06-23甘肅農業大學舉辦歡送2022屆畢業生主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