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
夏日出游,在綠樹掩映的武威磨嘴子神泉山莊,可以品著茶再嘗蜚聲國內的磨嘴子米湯虹鱒魚。景區一角,創立于2021年的磨嘴子簡牘文化交流館,更是一處讓人們品讀歷史,知曉家鄉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必去之處。

磨嘴子簡牘文化交流館以實物復制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出土于武威的各類歷史簡牘,直觀準確地向人們表達出歷史的溫度和厚度。

館內同時設有武威籍作家書屋供游客借閱,樹蔭下一杯香茗,當你打開武威籍作家的某一本書,未曾謀面,便與這位作家開始了你們思想的交流。

武威簡牘文化地域特色鮮明,內涵博大,底蘊深厚,見證了絲路重鎮武威的燦爛輝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留給武威人民的巨大財富,為武威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無窮魅力。
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神泉山莊依托磨嘴子漢墓群,深挖武威簡牘文化內涵,讓文化資源“活”起來,文旅品牌“亮”起來、文化旅游“美”起來,促進武威簡牘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和諧武威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簡牘是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是我國古代用來保存文字的重要載體。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后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可知,簡牘文獻流行于先秦,兩漢時期最盛。簡牘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朵瑰麗的奇葩,在人類文明史上產生過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正是有了像簡牘文化一樣的古代文明,才延續了古老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明,并得以不間斷的發展。隨著文明的進步,這些曾經記載古代文明的簡牘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沉睡湮沒于黃沙古墓之中。近代以來,全國各地出土了大量的不同歷史時期的竹木簡牘,其中武威漢簡數量眾多、保存完好、內容豐富。展示武威簡牘文化,對于弘揚涼州文化,講好武威故事,促進磨嘴子特色旅游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武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曾經是河西地區政治、軍事中心,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民族融合的大熔爐。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族農耕文明與游牧民族草原文明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中原傳統文化與西域外來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天馬文化、簡牘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涼州詩詞、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邊塞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涼州文化。其中簡牘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出土漢簡約30余萬枚,有學者把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武威漢簡和甘谷漢簡號稱中國“四大漢簡”。在涼州磨嘴子、旱灘坡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儀禮簡》《王杖簡》《醫藥簡》等為代表的漢代簡牘,被統稱為武威漢簡,以其數量多、保存好、內容豐富、史料可貴等獨有的特點,成為最具有保存和歷史研究價值的簡牘文獻之一,是簡牘文化中的輝煌篇章,也是涼州歷史文化悠久燦爛的具體見證。《儀禮簡》《王杖簡》《醫藥簡》都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 2022-06-30甘肅銀行榮獲“第五屆(2022)數字金融創新大賽”金獎
- 2022-06-30肅北稅務:“隴稅雷鋒”很給力推動稅費政策高效落實
- 2022-06-30甘肅農業大學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
- 2022-06-30甘肅中醫藥大學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