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掖市甘州區市場監管局以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和“食藥領域侵害群眾利益”整治行動為抓手,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壓緊壓實食品安全屬地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著力推進“食安甘州”品牌建設。

高位推進,落實黨政同責
深化食藥安委辦建設,按照有責任、有隊伍、有制度、有場所、有保障、有經費“六有”標準,在全區18個鄉鎮、5個街道全部設立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先后投入90余萬元,對8個基層監管所進行修繕改造,投入19萬元配置配齊辦公設施及執法設備,租賃8輛執法車滿足基層執法需求。
加強基層市場監管所與鄉鎮、街道食藥安委辦的密切協作,主動融入網格化建設,積極發揮基層食藥安委辦專兼職人員、網格員作用,聘用食品安全協管員291人、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80名,全面構建網格化、信息化、規范化的基層食品安全協管新模式。建立甘州區鄉鎮(街道)食藥安委辦工作聯絡組,形成了“黨委總攬全局、區政府負總責、職能部門履職盡責、鄉鎮街道屬地管理”的食品藥品安全機制,夯實監管“最后一公里”。
健全機制,落實網格化監管
針對轄區經營單位小、散、亂等監管工作難點問題,按照“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監管效能”原則,將全區市場經營主體劃分為13個片區、監管所,全面實行局領導包抓片區、片區包抓基層所、基層干部包抓網格“三級包抓”模式,把監管責任細化到每個片區、所、每個網格,確保機構延伸到位、監管覆蓋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建立起“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形成了“片區有網、網中有格、按格定責,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動態管理模式,實現監管無縫隙、全覆蓋,全力打通食品安全監管的“毛細血管”。
緊抓重點,落實隱患排查
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聯合教育、公安等部門對全區138所學校、幼兒園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在農村、城鄉結合部、人員密集消費場所等重點區域,以乳制品、肉制品、冷鏈食品等重點食品和大中型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小經營店、小作坊、農村集市等重點場所為對象,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13場次。加大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召開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行政約談會3場次,通知整改違規店鋪95家次,累計下線問題餐飲單位25多戶,全面推進網絡餐飲“后廚直播”“食安封簽”工作。
壓實責任,落實食安甘州建設
聚焦食品安全監管主責主業,全面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年”行動。通過召開推進會、約談會,集中觀摩學習等措施,高質量、高標準創建食品生企業示范點27戶、食品銷售單位示范點128戶、餐飲服務單位示范點186戶、食品小作坊示范點51戶,著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標桿,充分發揮“示范店”“樣板間”的示范效應,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帶動全區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體提升,實現家家都是“示范店”的目標。
創新方式,落實智慧化監管
借助電子化、信息化手段,加強食品安全規范監管、精準監管、協同監管。全區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小作坊、學校(幼兒園)食堂、餐飲單位、倉儲流通單位等重點業態,全面推進“互聯網+透明車間”“互聯網+陽光倉儲”“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搭建起多維互動、群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平臺,為全區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共治共享打好了基礎。截至目前,全區85家食品生產企業、150家食品小作坊、1938家食品流通單位、2431家餐飲服務單位接入“隴上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充分發揮快檢室、快檢車作用,開展食品快檢車進市場、進兩會、進農村等活動7場次,抽檢涉及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餐飲具、專項抽檢等4大類、21個品種產品520批次,完成食品快速檢測13895批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筐子”安全。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