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佩 通訊員 張書勇
暮秋時節,穿行于河南南陽鄧州市廣袤鄉村,可以發現大片大片圓磙狀、方塊狀的東西靜靜躺臥田間;走近一看,原來是剛剛打包、正待外運的秸稈。
“眼下在鄧州農村,秸稈打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現象!”鄧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張鵬說。
鄧州位于豫西南部,擁有250萬畝耕地,是河南省糧食核心主產區,今年秋糧種植面積共計135萬畝。眼下,這些秋糧已經基本收獲完畢。
往年,秋糧收獲后常常留下許多秸稈,成為秋播的“攔路虎”;秸稈禁燒既是政策,還田利用又需時間,因此焚燒還是還田,農民往往處于兩難境地。自從有了打包機和銷路,“攔路虎”非但不再攔路,甚至還發展成了一條發家致富的產業。
河南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秸稈打包和外銷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今年秋收前夕,該公司投資800余萬元購進十余臺大型秸稈打包機;每臺打包機可服務周邊一萬畝農田,將田內秋糧收獲后剩下的秸稈打成圓磙狀、方塊狀的包裹。
“鄧州的秋作物95%以上是玉米。玉米穗收獲后,每畝可清理出800斤左右的秸稈,每三畝田可打出一個秸稈方包,也就是說,一個方包的重量在一噸左右;當然打包機也有各種型號,很多打出的是圓包,重量在半噸左右。”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沈興新介紹說。
在鄧州農村,秸稈打包后有80%運至新野、西峽和南陽的火力發電廠,平均每噸售價在300元左右;有20%在經過短期黃儲后,少部分售給本地養牛場,大部分則銷往寧夏、甘肅和福建一帶的養牛場,平均每噸售價在600元左右。保守估計,鄧州135萬畝的秋糧,秸稈打包可達50余萬噸,外銷售出后獲利在1.5-2.0億元間。
“對于農民來說,秋糧收獲后,秸稈就變成了秋播最大的麻煩,巴不得早點將其清理運走;現在有了秸稈打包機上門服務,他們不但不收費,而且還笑臉相迎哩!”鄧州市十林鎮秸稈打包機手王曼曼說道。
正因用打包機打包秸稈外銷,所得可謂凈賺,所以吸引了眾多農機大戶、農業合作社或者農戶個人積極投資這一產業。據鄧州市農業農村局統計,目前在鄧州農村,共有1000余臺秸稈打包機連日在農田里進行秸稈打包作業;每臺打包機還需摟草機、鏟車、運輸車輛配合,可帶動3人就業。照此推算,全市從事秸稈打包產業的約有3000余人,平均每人每季增收在6000元以上。
- 2022-10-16視頻 | 奔騰的阿克塞
- 2022-10-16市場主體結構持續優化 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 2022-10-16第132屆廣交會線上開幕
- 2022-10-16繼續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