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干凈整潔,房前屋后樹木掩映,健身廣場設施齊全,產業興旺,農業豐收,人民富足……伴隨著鄉村振興的腳步不斷前進,酒泉市瓜州縣以實施“五心聚力建新村”行動為抓手,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推動各項資源向鄉村聚集,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優勢,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強村攏心”聚合力 筑牢領航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
走進雙塔鎮金河村,一條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通”到了群眾的心坎里,枸杞產業和發展勢頭正旺的養殖業,富了群眾的“錢袋子”,村黨總支書記楊生祥講述著該村戰勝貧困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故事,并不斷重復著一句話:“這都是黨建引領給村莊帶來的新變化”。
“在黨的領導下,金河村從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我們將繼續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越過越紅火。”楊生祥信心十足的說。

瓜州縣著力建強基層一線指揮部,大力實施鄉村干部“鑄魂淬火”工程,124名村組干部參加大專(中專)學歷提升教育,儲備后備干部404名。創新開展鄉村干部“雙掛雙學雙提升”培養計劃,86名村干部“上掛”鄉鎮跟班學習,83名鄉鎮干部“下掛”到村蹲點指導,實現了鄉村干部“腳步向下、能力向上”。著力鍛造引領發展生力軍,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全面推行“三化三評”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模式,黨員在產加銷全產業鏈認領先鋒崗8615個,作出服務承諾1.2萬個,讓農村黨員肩上有擔子,身上有責任。著力提升集體經濟硬實力,用好用活《瓜州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采取“光伏項目普惠一批、產業項目創收一批、盤活資產增收一批、股份合作扶壯一批”的“四個一批”務實舉措,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獎勵機制,切實調動起村干部“主動干、想著干”的積極性,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富民舒心”強實力 夯實助推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在三道溝鎮三道溝村黨總支書記吳亞明看來,農村發展落后,農民收入低,最大的原因就是農業產業相對落后。近年來,該村實施了以“福祿花田”為核心的特色農業生態文化小鎮創建示范區建設項目,帶動周邊發展以游樂、農家園、特色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我們依托福祿花田核心示范區,通過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將制種花卉的經濟效益和觀賞價值有機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福祿花田’,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增加群眾收入。”吳亞明說。
瓜州縣堅持組織引領發展產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扎實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十鄉百村千家萬戶”示范創建行動,大力推行“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扶持103名村黨組織書記和能人黨員領辦創辦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黨支部39個,劃分產業黨小組78個,培育壯大省市級龍頭企業和省級以上合作社46家,培樹示范合作社102個。堅持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培樹黨員致富能人1320名、創業致富帶富標兵1007戶,黨員干部帶頭引進新品種39個、推廣優新技術20余項,發展村集體與農戶雙贏型建設項目11個,推動建成戈壁生態農業2萬畝、特色產業65萬畝,著力打造綠色枸杞、高端蜜瓜、生態牛羊三個10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了集體強與農民富的雙贏格局。堅持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分領域組織開展領軍人才“六大行動”、鄉土拔尖人才“三帶”行動,打造農村實用人才、農村電商人才等21支鄉村人才隊伍,聘請專家教授、“土專家”“田秀才”37名,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人才根基。
“為民暖心”增動力 彰顯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
“村上舊的黨群陣地已經使用了近20年,中心占地面積小,各項設施設備都不健全。”談到瓜州鎮瓜州村黨群陣地昔日的情景,村黨總支書記王磊感觸很深,“今年,我們下大力氣對村黨群陣地進行了改造提升,還新建了便民服務大廳和‘農民工之家’,村級事務的公示公開也更加規范了,有效推進了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農民群眾來這里辦事、休息,比以前方便多了。”

村級陣地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線“指揮所”,在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瓜州縣持續優化村級陣地組織、凝聚、服務黨員群眾功能,對村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情況進行“回頭看”,逐村確定未達標項目、建立工作臺賬、找準問題癥結。對全縣村黨組織活動陣地進行改造提升,全覆蓋配套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設立黨員先鋒崗103個,及時為群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農資勞務輸轉,計生合作醫療、民生糾紛調解等服務。嚴格落實黨支部建設工作聯系點制度,105名黨委(黨組)班子成員全覆蓋建立黨支部工作聯系點,開展經常性聯系服務活動,結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式受理”、為民直辦代辦等服務,幫辦實事954件、解決問題318個、創建示范點37個,真正實現了支部工作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群眾辦事有窗口。
“文化潤心”激活力 培育促進鄉村振興的文明新風
在瓜州縣鎖陽城鎮文化廣場,民歌《游瓜州》《說唱鎖陽城》《剪窗花》等非遺文化表演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村民參與。這樣的文化活動在鎖陽城鎮屢見不鮮,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日子好了,老百姓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對生活中的點滴變化,村民最有發言權。“過去,農村酗酒、賭博、攀比等不良現象較多,現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開設道德講堂,還開展文明戶評比,農村風氣變好了,大家的精氣神也提升了。”鎖陽城鎮農豐村村民任興艷說。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今年以來,瓜州縣注重加強農村群眾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活動中心”作用,開展群眾宣傳教育活動96場次。促進鄉村文化傳承發展,開展教育活動300余場次,舉辦群眾性創評活動120余場次,組織傳統社火表演、廣場舞表演、鄉村運動會、孝老愛親故事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300余場次,倡導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廣成立“百姓道德評議團”,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創建縣級以上文明鄉村35個,形成了人人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示范者、文明風尚維護者的良好氛圍。
“善治安心”提效力 營造護航鄉村振興的發展環境
“張大哥,你先別著急,先平復下心情,有什么事咱們慢慢說。”瓜州縣河東鎮七道溝村網格員楊延虎正在利用流動“小板凳+五色治理”調處機制,巧妙化解鄰里糾紛,把矛盾調解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
近年來,七道溝村根據轄區特殊人群類別和網格內特群人員構成,依托基層網格化管理,創新提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五色”治理機制,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造了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瓜州縣立足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效能,建立健全“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組織體系,將75個行政村劃分為552個網格,組織750名鄉村干部、89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1368戶黨員聯系戶下沉網格組團服務,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積極探索“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廣“五個到戶”工作法,組織廣大黨員在鄉村治理工作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帶動全縣落實新建農房659戶,改造衛生戶廁1.7萬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個、示范村5個、縣級以上文明村35個。生活污水處理站、垃圾填埋場、清潔能源供暖實現鄉鎮全覆蓋,一批鄉村旅游業態蓬勃發展,鄉村顏值與魅力不斷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持續加快。
- 2022-10-27國網甘肅數字化事業部:RPA機器人助力基層減負增效
- 2022-10-27方大炭素工會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 2022-10-27方大炭素黨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2022-10-27方大炭素青年安全監督崗:匯聚青春力量筑牢安全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