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涼紅旗(城川)110千伏變電站主變沖擊啟動成功,標志著省內首座自主策劃“三新四全”綠色智慧變電站——紅旗110千伏變電站正式投運。
綠色建造,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平涼紅旗(城川)110千伏變電站(以下簡稱“紅旗變”)坐落在靜寧縣紅旗村,本期建設50兆伏安主變2臺,110千伏出線2回、新建線路2×8.7公里。
建設初期,國網平涼供電公司充分考慮靜寧農業大縣、蘋果之鄉的經濟特點,將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貫穿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等各個環節,建設團隊以“雙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綠色建造相關要求,實施全過程的綠色建造。從控制噪音污染,到節能減排,從揚塵污染防治,到新型技術應用等多途徑發力,通過技術、工藝等手段實現減少施工污染、降低能耗,讓電網建設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
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方面,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較同類工程節約臨時用地面積30㎡。圍墻內用地面積較通用設計減少349㎡,配電裝置室建筑面積減少200.4㎡,節省占地約15%。紅旗變投運后將解決靜寧110千伏變電站重載問題,進一步完善平涼西部110千伏網架結構,縮短供電半徑,提高靜寧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和電能質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穩定可靠的綠色能源。
科技融入,打造數字化變電站
紅旗變建設全過程實現了智慧基建,引入裝配式、全栓接等新工藝,BIM、5G+AI、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合卓越績效管理理念,以全方位黨建引領、全過程數字融入、全專業融合共建、全流程安質管控為依托,全面打造建設狀態全面感知、信息數據互聯共享、業務全程在線管控、診斷預測高效智能、成本管理高度精準、安全管控強力有效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
實現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各關鍵要素實時、全面、智能的監控和管理,全面提升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讓施工現場感知更透徹、互通互聯更全面、智能化人機協同更深入,最終實現“智能化減人”,顯著提升工程精益化管理水平。同時,與傳統變電站相比,紅旗變應用的數字孿生技術,能夠全時段、全方位對變電站設備狀態進行監測,實現狀態全面感知、信息互聯共享、人機友好交互、設備智能診斷,運行人員可以遠程發現并處置各類潛在隱患,大幅提高變電站供電可靠性。
匠心凝聚,打造縣域地標建筑
一磚一瓦皆匠心,一草一木見品質,每一張圖紙的背后都是建管團隊思想的碰撞,每一根螺栓的落定都是毫厘必爭的結果。
紅旗變建設期間,項目團隊克服天氣、疫情影響,對施工質量細節進行詳細分析與策劃,努力攻關技術壁壘,優化工藝方法,充分挖掘周邊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內涵,以“共享共融”為宗旨,將變電站充分融入城市整體規劃,局部構件融入蘋果之鄉、成紀特色、電力文化等元素,將阿陽古城千年歷史與現代工業相結合,使變電站外觀看上去簡潔大方、賞心悅目,別有一番韻味,成為靜寧縣域的地標式建筑。
旗幟領航,賦能電網高質量發展
工程開工之時,正值全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中央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提出了“要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這項保供電民生工程賦予了更深的意義。
學史力行,實干為要。國網平涼供電公司確立了“黨委強統領,支部強融合,黨員強沖鋒”的黨建引領思路,全面吸納設計、監理、施工黨員,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將黨旗插在工地上。臨時黨支部工作緊密融入工程建設,開展黨員責任區、示范崗,遴選各專業骨干黨員,在優化施工環境、推動工期前行、攻克技術難題中加速專業協同。
工程建設用活“聯學聯創”載體,對外,臨時黨支部強化屬地協調,工程項目黨員宣傳變電站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解答當地群眾疑惑,營造和諧工程建設環境。對內,公司檢修、運維人員提前介入,熟悉“一鍵順控”、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為后期運行維護奠定基礎。同時,組織25名新入司青年員工駐現場學習熟悉變電站設備、施工工藝。聯學聯創成為各專業交流協商、實施業務聯動的平臺,在加快施工進度,簡化施工難度,提升安全運行穩定性中注入強勁動力。
城紀古城,金果故里,創新發展,匠心呈現,紅旗變建設過程中累計推廣應用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5項,建筑業10項新技術8大項27子項,電力建設“五新”技術14項,形成5項自主知識產權,2021年榮獲國網公司安全管理“五好示范工地”榮譽稱號,下好了國家電網公司“六精四化”建設的先手棋。
這座“美麗與智慧并存”的變電站投運,將極大緩解靜寧縣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負荷壓力,為隴東地區清潔能源輸送提供支撐,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金山 、楊健)
- 2022-11-30郵儲銀行武威市分行:助力特色產業 解鎖鄉村振興新“密碼”
- 2022-11-30郵儲銀行武威市文昌路支行高效服務 為養殖戶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 2022-11-30蘭州高新區全力保障高原夏菜市場讓市民放心自己的“菜籃子”
- 2022-11-30蟬聯甘肅省首位!蘭大二院連續四年獲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A+等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