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昝秀麗)有關部門近期提出,要推動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國的產業發展特征、體制機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推動各相關方加強研究和成果運用,逐步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構建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著力提升資本市場估值定價的科學性有效性。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本質是對中國優勢資產價值重估,近年來,能源、上游工業品、航空航天、金融等行業體現了先發優勢,具備重估的基礎。
著力提升A股估值定價的科學性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作主題演講時指出,估值高低直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要“練好內功”,也要進一步強化公眾公司意識,主動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讓市場更好地認識企業內在價值。
過去一段時間,包括證監會在內的各有關方面持續就構建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怎么看”“怎么辦”等問題開展了討論,認識逐步深化。
“一個基本的共識是,必須深刻把握我國的產業發展特征、體制機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推動各相關方加強研究和成果運用,逐步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估值體系,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定價之錨’的基準和引領作用。”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如是說。
專家認為,應著力提升資本市場估值定價的科學性有效性。“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就是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結合中國特色做創新,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重點是要讓中國市場的估值體系與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體制、制造業占比較高的行業產業結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相匹配。”南方基金首席投資官(權益)兼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茅煒表示。
多維度發力 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久久為功。
具體來看,要繼續穩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回報,增強長期投資價值。茅煒表示,應著力解決長期困擾市場的高比例股票質押、違規占用擔保等問題。只有監管部門履職盡責、發揮合力,健全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才能讓A股市場更加有活力。
上市公司估值提升不僅需要在業績上下功夫,也要在資本市場的交流溝通方面不斷努力。在茅煒看來,相比歐美發達市場,A股國企公司需要強化上市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大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需要發揮管理和監督的職能。目前國企的考核重點是一利五率(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6個指標),如果將上市公司市值納入考核范圍,將有助于提升國企與資本市場溝通的積極性。
中國特色估值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強化投資者教育。“對于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而言,面臨估值框架重塑的挑戰。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期,每個行業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同,與時代發展的契合度不同,未來的發展前景迥異。投資者需要充分認識我國的市場體制機制、行業產業結構、主體持續發展能力所體現的鮮明中國元素、發展階段特征,才能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茅煒說。匯添富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表示,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渠道的零售投資者,都需要有有效的觸達機制,只有市場形成共識和合力,才可以走得更遠。蔡建春表示,應培育更加健康成熟的行業文化,更加重視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弘揚成熟理性的投資文化,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為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提供“軟實力”支撐。
中字頭央企逐步迎來估值修復
值得關注的是,監管部門提出推動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以來,中字頭央企逐步迎來估值修復。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今年以來A股央企平均漲幅11.65%。市場人士認為,年初以來央企的上漲是合理有效的,這體現了市場對央企價值的重新認識。
茅煒分析稱,從經營層面來看,國有上市公司在2016年以來的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均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債務壓力問題歷經多年改革也已基本化解。投資者正逐步改善對上市國企和金融板塊價值的認知。從穩定性上看,疫情期間央企和地方國企盈利能力表現更加突出。在疫情期間,央企和地方國企的盈利能力顯著提高,2019年-2021年凈利潤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8.9%和31.7%,遠超市場平均14.1%的水平和滬深300指數8.9%的水平,充分體現出央企和地方國企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從產業政策方面看,數字經濟等新的增長熱點中,通信大國企成為參與主力軍,估值得到有效提升,帶動了相關板塊的上漲。
韓賢旺表示,中字頭央企逐步迎來估值修復,是長期估值較低之后的估值回歸,繼續走高并表現出持續的超額收益,今后,還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做好長期發展規劃,與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在分紅率穩步提高的基礎上,提升投資者對其未來持續經營能力的信心。
此外,專家預期,能源、上游工業品、航空航天、金融等行業有望進一步迎來資產重估。茅煒表示,在強調總體國家安全的背景下,科技、生物、能源、糧食、軍事、產業鏈和數據安全成為重中之重,而這些領域里的國有企業或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確定性稀缺的時代,國企勝在“長遠”與“穩定”,應報之以“溢價”與“配置”。全球正處于百年大變局的進程中,確定性成為時代長期的稀缺資產,無論確定性來自于宏觀發展、產業趨勢或政策引導,這些資產將會獲得認知革命所帶來的“確定性溢價”。此外,科學合理有效地評估數據資產價值也將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 2023-03-13方大炭素消防隊赴湯蹈火顯本色
- 2023-03-13方大炭素焙燒廠迅速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 2023-03-13方大炭素舉行慶“三八”婦女節文藝聯歡會
- 2023-03-13靖遠: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班開到田間地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