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3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馬艷 )一年之計在于春 ,一年好景看春耕。連日來,涼州區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以強化農業科技為支撐,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推廣運用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充分發掘農田節水潛力,增強農民節水意識,助力糧食節水豐產,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當前正值春小麥播種的有利時機,在涼州區武南、西營等鎮的高標準農田地塊上,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作業正在進行。通過擴播幅、增行距、精量播種、淺埋滴灌、鎮壓保墑等措施,實現“節水、節肥、節種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產、增收、增效益”的效果,既節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這讓種糧大戶當上了“甩手掌柜”。最近這幾天,令涼州區雙學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雙學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武南鎮下中畦示范點種植的冬、春小麥全部采用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播種,實現了小麥種植從過去大水漫灌到如今精準滴灌的轉變。

涼州區雙學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雙學告訴記者:“今年種植冬小麥和春小麥,使用了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首先種子能節省10%-20%,水能節省20%,原來我們大水漫灌一畝地得400多方水,現在我們一畝地有280方水就夠了,這項技術我們非常有信心。”
種好糧,技當先。農技專家主動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把脈會診”,指導農戶進行播種,并協調做好農機生產物資儲備、農機具檢修等工作,真正做到了技術服務到田、配套服務到戶、技術要領到人,為春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為糧食生產注入新活力。
涼州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推廣研究員張天文說:“近期正是小麥淺埋滴灌種植的關鍵時期,我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為農民增產增收打好基礎,也為全區農業糧食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礎。”
涼州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也是傳統的春小麥種植區,小麥一直是全區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是優質加工型小麥種植基地。2023年,涼州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擴面積、抓示范、增產量為目標,根據自然條件、技術基礎、栽培特點等因素,計劃種植糧食作物120萬畝,目前已落實種植地塊120.2萬畝,占任務面積的100.1%。截至當前,已播種小麥20.3萬畝,淺埋滴灌小麥0.43萬畝。同時,配套農技農藝相結合的增產、節水、高產種植技術,與常規種植技術相比畝增產68公斤、節水40%、節肥16%,畝節本增效226元。
- 2023-03-17國網甘肅電科院:綠色電網守護者
- 2023-03-17科源集團明珠物業公司團支部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23-03-17郵儲銀行臨夏州分行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活動
- 2023-03-17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教育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