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張振國 張煜學 馬斌 胡長慶
伴隨著《河西走廊之夢》雄渾低沉的音符,從甘肅武威遠望,霍去病“寇可往,我亦可往”的豪氣彷如昨日。涼州不涼米糧倉,這里也曾是水草極為豐美之處,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無怪乎匈奴人在失去這里之后概嘆“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涼州美酒說葡萄、過客傾囊質寶刀……對武威的盛情贊譽古往今來。

武威市涼州老污水處理廠舊貌
光陰浩渺,千年彈指一揮間。而今作為河西走廊門戶的武威是全國生態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和北方防沙帶的中心地帶,更是全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作為全國最為典型的內陸河資源型缺水地區,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瓶頸在水,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在水。這意味著,武威有水就是綠洲,無水就是荒漠。
結緣涼州 二十載見證興水治水新畫卷
奔騰的石羊河,發源于祁連山北麓,在甘肅版圖上如一條橫貫南北的軸線,流經張掖、金昌、武威、白銀等4市9縣區,納股股涓流,跨峻嶺沙漠,連結起錦繡壯美的武威綠洲,孕育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
隨著近年來石羊河流域的綜合保護治理,武威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近五年來沙塵暴天數明顯減少,逐步形成了牢固的生態屏障,牢牢阻隔了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攏。這一切,得益于武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拓展美麗河湖、示范河湖效應,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流生態長廊。故事,還要從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多年來深耕河西走廊的多個水務工程說起。
將時針撥回到二十一年前,那時的孫剛武還只是一個年輕的技術員。在2002年,武威市開始籌劃第一個污水處理廠。深耕水務環保市場多年的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得益于雄厚的技術實力成功中標該污水處理廠項目。經過24個月艱苦卓絕的建設,武威市第一座日處理污水量達9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展現在人們面前。自正式投入運行后,污水處理設備運轉良好,日平均處理污水量為3.36萬立方米,經處理后的污水水質排放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該工程建成后極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解決了30萬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需求,對治理污染,保護石羊河流域水質和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每路過武威時,孫剛武總會在武威停留幾天,去看看曾經的老水廠。“算一算,老污水廠這些年處理的污水都能夠填滿14個西湖了,武威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美麗了。”說到這里,他滿是自豪地指向不遠處的天馬湖。
十年之后的2013年,隨著時代發展,污水廠需要部分升級和功能完善,這一任務又交給了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其中最突出的升級就在于污水再生利用。
武威是全國最為典型的內陸河資源型缺水地區,而城市污水是水量穩定,供給可靠的一種潛在的水資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徑之一。

武威涼州城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效果圖
“此次升級之后,滿足了武威主城區當時全部的污水處理任務,也逐漸形成了污水再生利用,可循環發展的良性循環。工程建成后,不僅降低了給水處理和供水費用,減少城市污水排放及相應的排水工程投資與運行費用,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態與社會經濟環境,這些年海藏寺濕地公園、天馬湖的建設都離不開這個工程。”那時的孫剛武已經是項目經理了。
秋水長天 零排放交出可持續發展新答卷
早春的武威天馬湖景區只見數十公里的湖岸邊游人如織,人們或在河邊拍照留影,或沿堤散步,放飛心情,或靜心享受霓光瀲滟、霞映湖面的城市新景。隨著近年來植綠補綠面積不斷增加,湖面長滿各類水生植物,生態環境逐漸改善,這里還吸引了一批批野鴨子和隊隊白鷺來到這里“安家”。
幾公里外的海藏濕地公園與始建于東晉年間的海藏寺于一體,海藏河貫穿園內,河水在海藏寺周邊形成天然鏡湖,沿湖林木蔥郁,芳草如茵,游魚溪流,禽鳥幽林,湖畔常有青煙裊裊而上,氤氳于白楊垂柳之間,蘊郁縹緲,給海藏古剎平添一種神奇絕妙的氣氛。美景的回歸,令無數游客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二十年后,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孫剛武再次踏上這片熱土,這次他肩負著建設涼州城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的重任。作為武威市在建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省市重點項目與民生工程項目,受到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項目建成后能夠收集處理新老城區、天馬湖東區約58萬人的生活污水,經處理后用于鄧馬營湖生態林地灌溉,海藏湖濕地公園及天馬湖景觀用水補水,武威城區道路澆灑、綠化用水,工業園區冷卻用水等,對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緩解武威水資源緊缺、保護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涼州城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召開施工動員大會
“天馬湖和海藏公園儲水量加起來超過了87萬立方米,未來這里的景觀用水將全部來自新建的武威污水處理廠,這個污水水廠也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污水‘零排放’,屆時將真正實現污水處理的良性循環格局。”孫剛武介紹道。
為快速推進項目建設進展,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建設團隊在進場伊始就精心抽調骨干人員,快速推進各項臨建工程,迅速達到辦公條件,為掀起大干局面打好基礎。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后臺部門加強督導服務,前期策劃團隊趕赴現場從項目團隊建設、施工組織、大商務管理、物資設備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策劃,為項目快速形成大干局面提供堅強保障。在施工組織方面,項目部劃分出4個施工段進行平行流水作業,確保多點開花,全面推進。項目全體班子成員重心下沉、靠前指揮,嚴抓施工現場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將安全、質量、進度分解到個人,確保項目建設不斷提速。
在工程開工后不久,項目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赴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開展“紅心向黨 學習楷模”主題黨日活動,以實地踐學感悟項目建設意義,凝聚奮力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的紅色力量。
“通過此次實地踐學,不僅了解到沙漠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更感受到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也深刻領會到涼州城區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的重要意義,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全力投身項目建設,為保護當地綠水青山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項目黨支部書記羅沖感慨道。
苦心不負 集群化續寫鎳都花城新篇章
鎳都名城,絲路明珠,三角遺跡,驪靬傳奇,昔日鎳都金昌,今朝美麗花城。在武威西北方向100公里的金昌市,中鐵一局市政環保公司通過集群化項目管理模式續寫著鎳都花城興水治水的新篇章。
作為河西走廊上的工業重地,金昌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污水廠為解決園區工業企業污水處理排放問題,削減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改善區域環境提供了新方法,也對優化金昌市招商引資環境提供了堅強保障。

金昌集群項目管理團隊商議圖紙細節
“自2020年5月份項目開工以來,我們加大資源投入,持續掀起施工大干熱潮,僅用7個月就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看到各類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后供給園區內化工企業及城市綠化使用,我們所有的付出值得驕傲。”項目負責人李振國介紹道。
優質高效的完成污水廠建設任務得到當地政府的極力贊賞,2021年9月,再次中標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中水利用工程,該工程通過新建庫容為60萬立方米中水調蓄水池1座,并配套建設中水提升泵站1座、進水管道等配套設施,解決區域范圍內污水提標問題,通過將中水變廢為寶再利用,真正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
來到金昌市金川區新華村,一座大型水庫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這是正在建設中的金川區農田水利補短板工程,該工程通過新建一座80萬立方米的調蓄水池和提水泵站,有效保障金川區寧遠堡鎮1個鄉鎮8700畝農田灌溉,為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提供水源條件。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升水利防災減災能力、補充目前農田水利工程中的短板,通過充分利用地表水資源,為金川區水資源統籌調配、水生態環境修復改善,水安全保障、農業現代化及水利現代化建設等創造了條件。
“通過建設的污水廠、農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水務工程,我們欣喜的看到這一個個工程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這更堅定了我們營造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信心。”金昌集群項目黨支部書記趙黨平這樣說道。
絲路花雨天高云淡,河西走廊大漠長情。一個個水務工程的實施使得河西走廊在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的良性循環中實現生態底色之變。蒼茫群山,壯闊河流交相輝映,水天一色倒影成趣,飛鳥不絕,游魚穿梭,無邊美景盡收眼底,河西走廊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 2023-03-30平涼華亭:玉米套種大豆 既穩糧又增收
- 2023-03-30崇信縣稅務局履行紀檢監督作用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 2023-03-30國網甘肅電力完成750千伏智能變電站通用設計方案空間噪聲仿真測試
- 2023-03-30國網甘肅電網建設事業部創新籌劃特高壓工程機械化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