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營經濟是湖南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地位舉足輕重、作用越發重要、前景更加光明。在把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描繪的“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變成現實的過程中,民營經濟不僅不可或缺,而且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正處于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春天。
湘商,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力量,其產業遍布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湖南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加快新一輪發展的寶貴資源。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湘商大家談》欄目,用鏡頭聚焦精彩,用筆墨記錄感動,講述湘商們敢為人先勇創業,堅定信心謀發展,回報桑梓獻愛心的生動實踐。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珉穎 李兵 王詩穎 長沙報道
人物:湖南睿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周博文
關鍵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用發展解決困難

“高新技術企業的靈魂是什么?”
“打造自有的核心技術!”周博文沒有一絲猶疑。
作為湖南睿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堅持研發、創新,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一直穩步向前的法寶。
2019年初,睿圖智能剛成立研發中心不久,公司的重心開始投入到機器視覺邊緣計算終端和視覺算法軟件平臺研發和標準化機器視覺產品打造中,收縮了部分業務線。2019年年底,疫情的暴發,原計劃的新品推廣也受到了影響。
是繼續投入研發還是先考慮經營收入?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可能后續面世的新品面臨的大環境依然惡劣;還是先在原有業務線上繼續拓展,優先保證公司收入。這個艱難的選擇橫在了周博文的面前。
在和王耀南院士溝通后,周博文認為盡管疫情以及國內外復雜因素不斷,但深耕核心技術的發展才是公司目前的重中之重。周博文繼續將有限的資源全部集中于核心技術的研發與迭代,專注于“用AI賦能智能制造”的夢想。
疫情期間,睿圖智能與內蒙古某礦場達成了合作協議,為其提供用于采礦的3D視覺應用場景。但由于實地地形、氣候、環境等復雜因素,技術人員需要實地勘查,研發的產品也需要反復調試。2022年因疫情影響,多地防控政策多變,一個簡單的調試工作,技術人員來回花費在路上的時間都需要十天半個月,造成了項目進度嚴重滯后,一直到2023年2月,第一批設備才正式投入使用。
項目的停滯必然造成人力的浪費。周博文與團隊始終堅持以技術為核心,靈活調配人手,這個項目停了,就先做可以推進的項目。
湖南比鄰星科技有限公司是睿圖智能孵化的公司,致力于教育設備的研發和相關人才的培養。
“目前,Cognex和KEYENCE依舊占據了行業大壁江山,制造業企業考慮到供貨周期、供應鏈安全、采購成本及售后服務等需求,國產技術替代需求迫切”,周博文說,創立公司的初衷就是以公司的核心技術為基礎,研發屬于我們自己的平臺,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讓學生們學習到更貼合實際的知識和技術。
目前,比鄰星科技打造的多模態感知智能機器人開發平臺已被省內外100多所高校采用。
相比于環境的多變,作為一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高精尖人才的吸引也是當前的重點工作。
“最近,馬上要加盟我們的一位大咖是我花了近兩年時間請來的”,周博文說公司現階段亟需的人才大多在外地已有了可觀的薪資、穩定的生活,想邀請他們加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要人才愿意,還要人才的家人愿意。因為舉家搬遷,不是一個輕易的事情。
兩年的時間里,在對方看到公司的不斷發展和周博文的多次誠意邀請,他決定來到長沙加入睿圖智能。周博文說,長沙和湖南的創業環境與人才政策也是邀約對方回來的底氣。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在周博文看來,公司的發展就根植在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只要找準了方向,任何困難都只是小插曲。從2016年至今,憑借集軟硬件、算法于一體的產品優勢,睿圖智能已經在智慧物流、能源礦業、生物醫療等多個行業與大族激光、蘭劍物流、太原重工、愛威科技等50家上市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標準化的產品和工作站也讓睿圖智能在行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通過多年積累,公司研發了Rsense系列智能機器視覺邊緣計算終端,AIVI視覺軟件算法平臺兩大核心技術。公司產品獲批湖南省軟件名品、示范應用場景、創新創意產品,入選商務部“商業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案例”,成為湖南省去年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人物:湖南冰火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艷萍
關鍵詞:積極擁抱互聯網,為了這個“家”扛過寒冬就是春天

“在衡陽店開業典禮上講話,我真的繃不住哭了出來”,胡艷萍回憶2021年1月冰火樓第一次走出長沙入駐衡陽的場景時說。
當同行和大眾因冰火樓于行業寒冬依舊逆勢上揚投來羨慕的眼光時,其堅持背后的原因和壓力只有胡艷萍自己知道。
2020年疫情暴發,餐飲行業開啟寒冬模式。
“我每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困難很快會過去”,胡艷萍說,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在員工面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狀態,給大家一顆定心丸。
每個員工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如何讓他們平穩度過這個寒冬,是胡艷萍每天奮斗的目標。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胡艷萍拿出自己個人積蓄補貼公司賬戶,沒裁撤一個員工,沒減員工一分錢。疫情好轉時,胡艷萍又積極跟進市場,希望能早日扭虧為盈。
“當時所有的籌備工作都已完成,新店100多號員工也已全部到崗,誰知道新一輪疫情這時候來了”,就在新店開業的當口,疫情防控又變的異常嚴峻。
當時她團隊中所有人都建議暫緩開業,行業中很多朋友也勸她避避風頭,連當地所屬街道都說,如果一定要開業,典禮當天參與人數不能超過20人。
“暫緩開業當然是更明智的選擇,但我那100多號員工怎么辦?”新店集結的100多號員工大多不是衡陽本地人,最遠的家在北方,當時疫情管控嚴格,如果店不開了,這100多號人的去處便成了問題。
“來了我冰火樓的員工就是我的家人,馬上要過年了,怎么能讓他們沒有家呢!”胡艷萍力排眾議,硬是在最困難的時候開了新店。哪怕是在只有20人的開業現場,她也把最強大的信心給了員工,給了同行,給了市場,而自己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焦慮到失眠。
為了養活這“一大家子”,胡艷萍積極擁抱互聯網,尋求轉型。
“作為一個20多年的餐飲企業,我們一直不做外賣”,胡艷萍說,“但因形勢所迫,時代所需,要做我也要做到最好!”
2019年,冰火樓將外賣業務提上日程,開始試水,2021年7月,冰火樓開啟第一家外膳。
“外膳,不是外賣,這代表我們20多年的老牌湘菜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不會降低出餐標準。”
胡艷萍否決了“去廚師化”的建議,堅持每份出品都是新鮮現做。她訪遍全省,找到專供外膳的供應基地,力求食材新鮮。有人質疑這樣做利潤不高,她說做餐飲行業必須守住底線,不能掙快錢。
冰火樓第一家外膳門店首選五一商圈,開業初期,沒做任何宣傳,出乎意料的是,開業第四天,門店就“爆單”了。如今,外膳已成為冰火樓的主要板塊之一,也成為冰火樓走過“寒冬”的主要支撐。
“寒冬終于過去了”胡艷萍說因為800多員工的支撐,和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她終于扛過來了。
如今,冰火樓衡陽店已成為當地的飲食行業風向標,冰火樓也將在做好當下業務板塊的基礎上于今年下半年再次開啟擴店計劃。
“在困難中學會了堅韌,在成功中學會了謙讓,在欲望中學會了取舍,在不公中學會了遺忘,在逆境中學會了堅強!”胡艷萍在冰火樓25周年慶答謝晚宴上這樣說道。

人物:澳優乳業董事長 顏衛彬
關鍵詞:搶占新賽道,鍛造新優勢

配方奶粉生產線速度達每分鐘120罐,全線車間工作人員不超過18人……4月14日,位于長沙市望城區的澳優乳業長沙智慧工廠,正有條不紊地生產著奶粉。
“這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奶粉工廠之一,每年能生產奶粉2萬余噸。”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介紹,工廠采用人工智能生產模式,從原料投入到成品入庫,生產全流程高度智能化。
顏衛彬隨手拿起一款產品說道,“這款海普諾凱1897首款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稚舒’,是我們搶占新賽道的又一次突破,適用于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去年獲得湖南省首張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證,實現了湖南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0’的突破。”
2003年,顏衛彬看到中國嬰兒主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于是,他和他的團隊在長沙望城創辦了澳優乳業。
這在當時不被看好,很多人認為橫空出世的澳優生錯了地方。但顏衛彬確始終堅信自己的決定。“湖南沒有牧草生長的土壤,卻有企業發展的沃土。”
因為打從一開始,顏衛彬就沒有選擇去北方爭搶奶源,而是以國際化視野,打開了“海外聚合”的思路:去澳洲聚合奶源,收購荷蘭老牌乳企擁有全自控產業鏈,先后在新西蘭、澳洲投資建廠,布局全球化的銷售網絡,走國際化路子。
2009年,澳優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嬰幼兒配方乳制品企業。2011年,澳優將百年乳企海普諾凱收入囊中,成為中國乳業“引進來”的標志性事件。
“澳優能獲得國際認可,靠的是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顏衛彬告訴記者,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按照當時標準,可適當添加香精香料、蔗糖和麥芽糊精等能提升口感,但影響奶粉品質的原材料。澳優從一開始就堅決不添加,全力保障產品高質量。”
目前,澳優在全球已建成9座工廠,產品銷售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嬰幼兒配方奶粉、兒童奶粉、成人奶粉、營養品、益生菌的生命全階段營養呵護體系。
“也正因為我們走國際化道路,近幾年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對于澳優而言,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風口顏衛彬總能先人一步。
“疫情加速了大家對益生菌等免疫營養品的認知。”顏衛彬說,鑒于消費者對營養價值的追求,澳優乳業不斷鍛造新優勢,通過實施多項收購計劃,進入益生菌領域,繼而通過加大產業鏈布局,擴大營養品版圖。
2021年4月,由澳優旗下錦旗生物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株嬰幼兒菌株MP108鼠李糖乳桿菌獲批通過,打破了歐美等國家對嬰幼兒益生菌研究的壟斷,推動了中國嬰幼兒益生菌菌株本土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年2月,澳優旗下“康素得臻膳”和“康素得舒膳”兩款適用于10 歲以上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等需要補充營養人群的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也順利獲批。
“持續的科研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生動力。”顏衛彬透露,不管外界風雨如何,澳優乳業一直把研發創新看作是公司賴以成功的關鍵。

人物:鹽津鋪子董事長 張學武
關鍵詞: 打造食品行業的“燈塔工廠”

每10股派發紅利10元(稅前),是鹽津鋪子2021年度的分紅方案,去年6月,這筆總額達1.29億元的紅利分毫不少地如期付到了股東的證券賬戶。從2017年上市起,鹽津鋪子年年分紅的記錄從未中斷,迄今分紅已達6.45億元,是其IPO募資的2.3倍。
2005年,張學武在瀏陽經開區拿了20畝地,創建鹽津鋪子,一路乘風破浪,從休閑零食的紅海破浪而出。
“在瀏陽總部基地新建智能化、數字化的烘焙食品生產線。如今看來,正是這一決策,成為鹽津鋪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張學武說。
2017年,鹽津鋪子布局了15條全國最先進的智能制造烘焙生產線,核心工藝區全部采用“萬級”潔凈標準建設,核心工藝區基本實現了無人作業、達到“黑燈工廠”標準。張學武介紹說,同比之前,一條生產線節約了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工,綜合效益提升了50%以上。
“智能化、數字化的賦能幫助公司實現了從傳統食品企業向現代化食品企業的全面轉型,而這正是鹽津鋪子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張學武說,“目前,我們建成了國家級烘焙食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烘焙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走進鹽津鋪子位于長沙瀏陽生產基地的烘焙智能制造中心,5條無人生產線正有序地進行生產,烘焙工序全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后,年產能達6萬噸,蛋糕、面包、薯片、吐司等美食,源源不斷地從瀏陽香飄全國,最終到達食客們的舌尖。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食品制造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鹽津鋪子正在致力于打造食品行業的‘燈塔工廠’”。張學武認為,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為食品工業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食品企業打造“燈塔工廠”,引領中國食品制造業從跟隨向引領轉型,是實現食品強國夢的現實路徑。
2021年,是鹽津鋪子加速轉型變革的一年,鹽津鋪子全面擁抱數字化,構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等新型IT架構,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來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創新能力的打造。
張學武告訴記者,公司開啟“聚焦核心品類,全力打造大單品”戰略,以創新引領跨越,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三力齊發”,產品持續創新迭代,散裝、定量裝、小商品裝精準匹配渠道和終端。全規格發展,滿足消費者各種場景的零食需求,讓鹽津鋪子在“持續、高速、良性增長”的高質量發展快車道上迅猛前行。
“未來,我們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將達到數十條,我們致力于將‘黑燈工廠’打造成工業4.0的‘燈塔工廠’,真正實現跨越式轉型。”張學武說。

人物:湖南萬家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曉丹
關鍵詞:打造文化+購物新發展模式,破局再起航

“疫情下,新商業如何破局并實現長遠發展?”
“打造文化+購物新發展模式”,湖南萬家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丹回答得簡單卻有力。
以湖湘文化為依托,萬家麗筑起破界而生的世界商圈新地標。
“經濟發展是主題,但是文化發展可能是更重要的主題,因為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文化時代。文化和經濟要互動,發展模式要轉型,這是時代的命題。”黃曉丹認為,“各種各樣人文設施等在這一商圈內形成,消費者在這里便能感受到非常好的城市會客廳形象和體驗。”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物質享受之外的文化熏陶,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萬家麗國際廣場特意騰出幾萬平米打造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傳統文化、蠟像文化展示場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強勢進軍,實體商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疫情之下,許多商場落寞離場。
然而,從傳統‘建材市場’變身集購物、餐飲、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的新商業大型活動場所,再到對文化+購物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萬家麗一直在穩步向前。
在疫情的考驗下,萬家麗的商業模式,展現了極強的韌性,還實現了逆勢增長。2022年比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40%左右。
黃曉丹說:“商圈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巨大,社會效應是更大的。”
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高層建筑,萬家麗最突出的貢獻不僅在于其創造的稅收,更在于能帶動景點地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地方經濟與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萬家麗廣場創造就業機會超6萬個。
如今的萬家麗,不僅在業內口碑良好、廣受長沙市民好評,更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光臨——就像三里屯太古里之于北京一樣,萬家麗國際MALL成為造訪長沙的游客必達之地。
- 2023-04-17方大炭素:從雜料堆中挑出“金子”來
- 2023-04-17方大炭素一季度研發費用投入逾1200萬元
- 2023-04-17上周全球股市情況述評
- 2023-04-17證監會印發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