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1781—1847),武威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學者。嘉慶十五年(1810),張澍閑居在家鄉(xiāng)涼州,創(chuàng)作了不少憑吊涼州歷史文化的詩歌,其中就包括四首《涼州詞》,收錄在《養(yǎng)素堂詩集》中的《還轅集》中。現(xiàn)將四首《涼州詞》輯錄如下,并作簡要釋讀。
(一)
蓆箕風緊起邊愁,一曲琵琶醉甕頭。
失去燕支少顏色,漢家哪肯棄涼州。
蓆箕指邊塞牧草之名。醉甕頭也即甕頭醉,意謂醉酒,元代馬麟《獨酌謠》云:“便當甕頭醉,笑解黃金貂。”“燕支”句借用《匈奴歌》內容:“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棄涼州”指的是東漢時期建武十一年(35)、永初四年(110)、中平二年(185)朝廷三次關于放棄還是守衛(wèi)涼州之議。這首《涼州詞》的大意是:河西大地上的牧草在烈烈西風中搖曳,讓人產生邊塞特有的愁緒,詩人在一曲曲琵琶聲中飲酒至醉。當年的匈奴失去燕支山后沒有好的容顏,大漢王朝怎能放棄涼州。
(二)
涼州地勢控河西,競說休屠金日磾。
太尉后來驍勇甚,山空谷盡鳥悲啼。
“控河西”指涼州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金日磾”指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太子,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戰(zhàn)河西,俘獲休屠王太子,被漢武帝賜姓為金,受到漢武帝重用。“太尉”指東漢武威名將段颎,因平息羌族叛亂有功,出任太尉之職。這首《涼州詞》的大意是:涼州地理位置控制河西,人們競先談論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的故事。太尉段颎英勇善戰(zhàn),平息戰(zhàn)亂后到處呈現(xiàn)出慘烈之狀。
(三)
秋閨夜夜唱刀環(huán),萬里征人夢早還。
明月似知人意緒,故將眉樣作弓彎。
“唱刀環(huán)”指渴望征人順利還歸。這首《涼州詞》的大意是:妻子渴望出征的丈夫早日回家,將士們在夢中回到了故鄉(xiāng)。明月似乎懂得思鄉(xiāng)之情,成為彎弓的樣子,如同妻子彎彎的眉毛。
(四)
落日蕭蕭候馬亭,蒲梢早已過前庭。
渥洼波暖余吾漲,卻絆龍駒海浪青。
“候馬亭”與漢武帝天馬有關,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漢武帝遣李廣利討伐西域大宛國,得到天馬,但天馬不忘故土:“胡馬感北風之思,遂頓羈絕絆,驤首而馳。晨發(fā)京城,夕至敦煌北塞外,馬鳴而去。因名其處曰候馬亭。”“蒲梢”指蒲梢天馬,《史記·樂書》記載:“后伐大宛,得千里馬,馬名蒲梢。”“渥洼”指水中出神馬,《史記·樂書》記載:“又嘗得神馬渥洼水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余吾”,古水名,《漢書·武帝紀》記載:“馬生余吾水中。”“絆”指御馬的韁繩。這首《涼州詞》的大意是:當年漢武帝喜好駿馬,歷史記載有汗血寶馬、蒲梢天馬、渥洼神馬、余吾駿馬等,將士們渴望駕馭駿馬馳騁四方守護安寧。
張澍的四首《涼州詞》分別對河西地理位置、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進行了記述,第一首指出河西地區(qū)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第二首記述漢代發(fā)生在河西地區(qū)的戰(zhàn)爭;第三首描繪鎮(zhèn)守邊塞的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狀;第四首記錄漢代天馬的故事,渴望和平安定。四首《涼州詞》謳歌了河西悠久厚重的歷史,反映了張澍對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家鄉(xiāng)的一片深情。
盛唐時期,“涼州”作為一種文學意象走進文學作品和藝術活動中,詩人們以“涼州詞(曲、歌、行)”命名詩篇成為一種時尚。《涼州詞》影響廣泛,流傳久遠,從張澍的四首《涼州詞》來看,說明直至清代《涼州詞》的吟唱依然不絕。
?。ㄗ髡呦滴渫袥鲋菸幕芯吭焊毖芯繂T)
- 2023-05-18“國寶在武威——甘肅省博物館藏武威出土文物精品展”在武威開展
- 2023-05-18中信銀行蘭州分行開展《反有組織犯罪法》實施一周年普法宣傳活動
- 2023-05-18中信集團協(xié)同委員會甘肅區(qū)域分會與蘭州新區(qū)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 2023-05-18涼州:高質量推動文旅產業(yè)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