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師生在我們心中分量有多重,我們在師生心中分量就有多重!”河西學院黨委始終聚焦學校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和師生急難愁盼問題,把大興調查研究與“三抓三促”行動相貫通,與學校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相結合,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的調查研究“五字訣”上下功夫,全面扎實推進調查研究走深走實,以實干實績展現擔當作為。
突出問題導向出題
學校黨委常委會專題學習《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先后印發調查研究工作方案、通知,錨定特色鮮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目標,緊扣建設大學關鍵指標和“四新”建設要求,圍繞2023年“1+12+5”重點任務落實,堅持問題導向,明確調研主題,找準實踐落點,成立9個調研組,校領導和黨委常委帶頭領題,分別圍繞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校綜合改革、學生心理健康關愛服務體系構建、科研水平提升、專業結構優化、醫教協同發展等事關學校發展大局的課題,帶頭沉下身子深入基層,通過察實情、知民意、求實策、出實招,推動解決一批學校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問題。學校中層干部結合各部門和學院工作實際,深入開展專業認證、審核評估、學生就業、訪企脫崗、學科專業特色凝練、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一批有深度、有特色、有實效的調研活動,推動一批執行難、推進難、落地難的重點工作。
堅持開門調研問策
學校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門搞調研,堅持向外借力和自身發力相結合、自我“造血”和外部“輸血”相融合開展專題調研;積極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兄弟院校問計問策、學習借鑒;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宋凌云,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愛菊,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課程學科與教師發展處處長馬少云,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張國珍,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張曉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鄧偉,團省委書記董安寧等上級主管部門及復旦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兄弟院校領導專家先后走進學校,為師生做專題輔導報告,為學校改革發展問診把脈、傳經送寶,助推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酒泉市、張掖市等地方政府和中國移動甘肅公司等企業來校考察調研,就校地、校企合作事項進行深入交流。黨委書記梁兆光等學校領導帶隊先后赴山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等地就深化對口支援、推進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數字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醫教協同發展、深化學校綜合改革等考察學習調研,努力破解學校改革發展難題,形成新思路和好辦法,促進各項工作取得突破。
緊盯關鍵環節答題
學校緊扣“質量提升年”“深化改革年”“作風轉變年”各項任務落實,聚焦重大項目實施、專業認證、碩士點建設、省部共建、協同育人等關鍵環節和解決師生期盼、回應社會關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六個一”工作機制,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校領導和黨委常委堅持“半月一指導”,針對工作困難多、師生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問題,主動深入二級學院,深入課堂、學生公寓和食堂,向師生問策,深入了解師生所思所想所盼,形成問題清單,提出整改舉措,注意對賬銷號。二級學院層面結合“一院一品,一院一業”策略的推進,主動走出去與行業、企業、用人單位、實習實踐基地等對接,聽取工作崗位對人才能力的需求,查找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斷點、盲區,尋求打通學科專業鏈、人才培養鏈與企業生產鏈、社會需求鏈深度合作的有效舉措,確保調研有成效。
聚焦民生熱點破題
學校把服務學生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作為主題教育破題之舉,著力在夯實“責任鏈”、打造“生態鏈”、優化“服務鏈”上下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學校定期召開畢業生就業工作調度會、就業工作考核會、經驗交流會,安排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強學院間溝通交流,總結推廣就業工作經驗;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著力推進“千人進疆就業計劃”,校領導和黨委常委帶隊赴新疆、廣東和武威市、平涼市、民樂縣、天??h等地方政府考察調研,帶頭到企業走訪,主動和行業、企業對接,努力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學校就業部門和各二級學院負責人也積極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先后到廣東、安徽、山東、新疆等地,走進重點用人單位開展訪企拓崗等校企供需對接活動,深入了解用人需求,增加崗位供給數量,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資源,提升崗位供給質量。截至6月中旬,校領導和黨委常委帶隊走訪企業51家,拓展就業崗位187個。學校累計訪企314余家,簽訂實習就業基地協議87份,開拓崗位1536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促進學生就業。
- 2023-06-20肅北:文旅新氣象 釋放新活力
- 2023-06-20甘州公安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咨詢活動
- 2023-06-20甘州區水務局西浚灌區:聚焦安全生產 共創平安水利
- 2023-06-20蘭州城關區扎實開展包聯企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