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陽光灼熱地炙烤著大地,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來到菜甸村一期合作農場,綴滿葡萄架的紅色“瑪瑙”就映入了人們眼簾,葡萄架上,正孕育著今夏極致的甜蜜。“這是‘中國紅玫瑰’,這個是由原來的紅提嫁接出來的,甜度保持在18度左右,要受色均勻后才能走入高端市場。”賓川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建軍一邊指著嫁接的地方,一邊饒有興趣地向大家介紹道。

“中國玫瑰紅”嫁接的地方 王琳 攝
另一隴田里,是充溢著夏天味道的綠色,讓人感到無比的清涼。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菜甸村二期合作農場種植的“陽光玫瑰”。“六月底到十月中旬,葡萄陸續上市,主要有兩個晚熟期,平川鎮和大營鎮,有1350多戶的社員。”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王榮梅向記者說道,眼里滿是自豪。

菜甸村二期合作農場種植的“陽光玫瑰” 王琳 攝
近年來,賓川縣以高原特色水果產業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深入推進云南省“一縣一業”水果產業示范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大力推進葡萄產業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要求建設,2022年實現全縣葡萄年產值達40多億元。葡萄產業成了賓川富民增收的“幸福果”。

葡萄產業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管理 王琳 攝
賓川是全國縣級規模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和晚熟柑桔優勢產區,是中國水果之鄉、中國葡萄之鄉、中國柑桔之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云南省“一縣一業”水果產業示范縣。

“紫翠無核”葡萄 王琳 攝
“這是引進的品種,引進時只有一個編號A09,現在命名為‘紫翠無核’,掛果率不高,所以沒有推廣。”王榮梅指著正在修剪的“紫翠無核”向記者說道,“還有一種是編號為A17的,稱為‘紫甜無核’,掛果率比較高,已經開始普及了。”

村民在小心地剪 王琳 攝
自2009年2月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合作農場+農戶”“村集體+合作社+合作農場+公司”等組織形式,以黨建引領“種好地”,抱團發展“闖市場”,使小農戶分戶經營的零星土地得以煥發出規模效應,探索出了一條小農戶與適度規模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路徑。

已經掛果的“陽光玫瑰” 王琳 攝
“從第一年以3500元一畝的價格租地把農戶的田地并攏,再到第二年以2000元保底加毛利13%的分紅。截至2022年,合作社總產值2.35億元,給到農戶九千多萬元。”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合作農場場長、蔡甸村小組的小組長楊林勇說。合作社成員由最初的15戶農戶發展到1355戶農戶、14個合作農場、2個農業企業,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2022年,合作社經營收入總額達3.28億元。

打包現場 王琳 攝
圍繞如何將產品賣出去、賣得好,合作社堅持質量為先,走品牌化綠色發展的道路,生產的陽光玫瑰葡萄實行“宏源佳品、身份有證”打碼銷售,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2011年,成功注冊“樓鐵源”優質葡萄商標,2015年獲“中國十大葡萄品牌”和“中國百強果品”等榮譽稱號。

大面積種植的葡萄 王琳 攝
走進“中國葡萄之鄉”,“樓鐵源”品牌的葡萄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優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供不應求,一顆小小的賓川葡萄,乘上“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遠銷到新加坡、韓國、越南、緬甸、泰國等海外市場,“擦亮”賓川農業發展“金字招牌”。
- 2023-06-27江蘇蘇州集聚147家規上光伏企業,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205.2億元 瞄準前沿技術 促進降本增效(經濟聚焦)
- 2023-06-27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中小創”企業占大頭—— “專精特新”集聚北交所
- 2023-06-27天空之眼瞰天津:“飛閱”海河之濱 領略津城發展活力
- 2023-06-27興業銀行金色家園社區支行開展“粽葉飄香,共迎端午”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