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7月14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陳凱年 李金業)集中處理、能源化利用、種養循環、并網發電。近年來,武威市涼州區以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消除面源污染、增加土地肥力為目標,大力推廣“畜禽糞污+大型沼氣工程+樓宇集中供氣+工業供氣+商業供氣+沼氣發電并網+沼肥綜合利用+生態農業發展”的養殖廢棄物綜合處理模式和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技術,構建起農牧循環、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發展新格局。
“涼州區是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肉牛產業大縣、肉羊產業強縣,生豬飼養量居全省第1位。”涼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彬德介紹說,全區養殖方式從家庭散養向規模養殖加速轉變,養殖量快速增長,在保障畜產品穩定供給的同時,畜禽糞污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等環境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突出。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解決畜禽糞污問題,越來越需要統籌養殖、種植以及農村能源等各環節,越來越需要整建制系統考慮。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區域內資源共享和要素組合,實現變廢為寶、變害為利。

厭氧發酵池
2019年,涼州區爭取實施全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成2個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改造升級10個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配套設施,建成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理中心7個、大型沼氣工程5個,購置糞污運輸車13輛。通過項目的實施,全區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年新增糞污處理利用量達到91.9萬噸。近日,涼州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在涼州區高壩鎮天馬社區,干凈明亮的廚房里村民唐女女嫻熟地打開沼氣灶,藍色的火苗開始在鍋底下跳躍,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上了桌。“我們家用沼氣有四年多了,又方便又干凈,比液化氣便宜多了。”唐女女告訴記者。
涼州區采取“政府補貼、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推行“養殖場+沼氣工程+集中供氣+農業園區”的中小型養殖場糞污處理模式發展農村沼氣工程,在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范點、農村集鎮和學校推廣使用沼氣清潔能源。全區建成農村戶用沼氣1.8萬戶,聯戶沼氣工程9處、平房集中供氣120戶,大型沼氣集中供氣站18個、樓房集中供氣7000多戶,年處理畜禽糞污35萬噸、生產沼氣591萬立方米。
在涼州區雙城鎮小果園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內滿目蔥翠,用有機肥培育的菜苗長勢正旺。村民王蓉萍正在棚內修剪,她介紹說:“這個大棚下面鋪著沼液管,就是用來流沼液的,沼液是我們用家里的畜禽糞便交換來的,我們不用化肥,種出的西紅柿個頭大、味道好,在市場上價格也上去了。”

依托黃羊、韓佐等16個沼氣站和7個區域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成立畜禽糞污收儲專業合作社,采取畜禽糞污作價收購或沼渣沼液、有機肥兌換等方式,建立“農戶——收儲合作社——沼氣公司”畜禽糞污收集、轉化、利用體系,涼州區走出了一條“農戶蓄積、公司收購、專業處理、綜合利用”的新路子。2022年,全區產生畜禽糞污883.57萬噸,畜禽類糞污利用量達到811.29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82%。
位于涼州區永豐鎮的甘肅普康生物科技公司,高大的柱狀厭氧發酵罐高高聳立,在生物有機肥生產車間,大型設備依次陳列,袋裝的生物有機肥整整齊齊摞成一堵堵“肥墻”。據了解,該公司采用國內最先進的連續滾動式發酵中心處理裝置,發酵周期短,并能最大程度滅殺畜禽糞污中的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適合各種土壤的農作物及藥材花卉種植。
涼州區通過鼓勵支持大型沼氣集中供氣站、規模化養殖場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有機肥生產線,利用沼渣、沼液和畜禽糞污生產復合高效生物有機肥,為全區糧食生產、綠色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優質肥料。現已建成普康生物年產10萬噸、北大鑫農年產5萬噸、威力特年產3萬噸、維爾康年產3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年內可處理利用畜禽糞污45萬噸,生產有機肥15萬噸。
同時,涼州區不斷創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推進沼氣并網發電。引進蘭州新融環境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與區財政聯合出資9100萬元,建成黃羊、韓佐等5個區域城鄉有機廢棄物第三方資源化集中處理中心,投產達產后,年可處理有機廢棄物30萬噸(其中畜禽糞污量15萬噸以上),年可產沼氣900-11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14400兆瓦,在全省率先實現沼氣發電并網業務“零的突破”。
陳彬德表示,涼州區將進一步健全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常態化管理機制,研究出臺糞污收集、儲運、資源化利用等有關扶持政策,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努力創建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區,推動全區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2023-07-142023年上半年甘肅省公航旅集團各景區迎來強勢復蘇
- 2023-07-14精彩不斷!嘉峪關歷次“鐵三賽”回眸
- 2023-07-14蘭大二院11個學科進入2022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全國100強
- 2023-07-14蘭大二院心內科成功實施院內首例PCI+TAVR一站式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