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麥田千重浪,顆顆麥粒正歸倉。一年一度的“小麥收割季”來了!華亭市馬峽鎮的農民群眾開始打場碾麥子了,這時候是最農忙的時候。盛夏搶糧,老人孩子全民參與,親朋好友團結協作,搶天時、碾麥場,全家老小齊上陣,汗水與快樂一起飛揚。
還記得長輩們高超的割麥技術,把“農家活”玩成了“藝術范”,他們割的麥茬又短又平,又齊又整。而現在,隨著大型收割機的使用,割的麥茬高低不一,難登“大雅之堂”。

曾記得小時候看爺爺碾場,早晨把割回來的麥子散落到場里,先讓太陽暴曬,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陽把麥稈曬干了,再讓拖拉機一遍一遍碾,直到麥粒與麥桿脫離。
碾完之后,接著翻場。碾場的時間一定要選在太陽最烈最熱的時候,如果時間過了,麥粒與麥桿就不好脫離了。

碾完之后,緊接著就要開始揚麥了,那時候只有少數人有條件借用電風扇吹風揚場,大多數還是靠人執木銑借用自然風手動操作,還得看老天的“脾氣”。
揚麥的確是一項難以掌握的技術,麥粒和麥穗分離要經過很多次揚場分離。年齡越大的人經驗越豐富,揚場水平越高,塵土和柴屑隨風飛走了,麥粒堆積下來粒粒飽滿,顆顆干凈。
脫粒后綿軟的麥草需要有技術的人在上面一層層的堆積成優美的形狀,以便作為家畜飼料或燒火做飯用。看著大人把麥秸一層層堆起來,像蓋出了一座宮殿,覺得好厲害。
趁天還沒黑,大家爭分奪秒的把曬干的麥子裝進口袋,那時候的我們最怕的就是幫大人張口袋,一股土腥味但還是忍著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
這一袋袋沉甸甸的麥子,是農民群眾辛苦一年換來的勞動成果。在那個地里“刨食”的年代,糧食成為一家人救命的“燈盞”,心中最熱切的幸福之源。如今,人人溫飽,家家幸福,在小麥收獲的季節,愿鄉親們年年有余,也愿國家五谷豐登!
- 2023-07-20護航暑運 他們是高鐵安全的守護者
- 2023-07-20河西學院舉辦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公共治理學術論壇
- 2023-07-19視頻 | 金昌稅務: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
- 2023-07-19金昌稅務:“六措六看”為年輕干部成長賦能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