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國家電網甘肅電力連心橋(電博士)共產黨員服務隊來到海拔3700米的甘南瑪曲阿萬倉供電所,對這里的電網運行情況及存在問題開展實地調研,致力于為這個地廣人稀的高山草原牧區電網線損問題尋找“藥方”。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節能宣傳周,這支“電博士”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阿萬倉供電所開展了節能宣傳活動。同時查看了瑪曲縣電網地理接線圖,實地勘查了電網運行工況、10千伏線路低電壓及線路負載情況,為如何降低瑪曲縣配網損耗尋技術、謀策略。
今年以來,國網甘肅電科院深入推進“送技術到一線 解難題到班組 電博士到現場”活動,從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服務地市公司入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班組,全力破解兄弟單位專業發展、科研創新難題。活動開展以來及時梳理張掖、酒泉、嘉峪關、隴南等供電公司技術幫扶需求50余項,已完成科技項目申報、線損治理、智能站技術培訓等多項工作,有效提升兄弟單位技術及科研能力。
從2月份開始,國網甘肅電科院以甘南為起點,開展甘南公司線損問題專題分析,通過對同期系統異常數據排查、理論線損計算分析和網損分攤等方法開展降損研究,計算和量化小水電過網對線損的影響,針對高損線路提出相應治理措施,切實助力甘南電網降損節能。
“電博士”共產黨員服務隊在技術支撐一線的同時,也在不斷開展降損節能降碳共性問題技術攻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電網降損技術是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技術所需,項目研究成果對實際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電科院牽頭的國網項目《高比例分布式電源接入配網網損變化特性及降損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驗收會上,驗收專家說道。
該項目提出了能夠提升準確率、同時率、容錯率的配電網失真線損計算數據快速修補方法和基于同構非關聯樣本知識圖譜快速線損溯源方法,研發了多主體配電網線損全流程閉環管控系統,目前已在甘肅通渭、甘州、玉門和江蘇靖江示范應用,有效協助高比例分布式電源接入的配電網進行降損。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推進,新能源、多元主體高比例接入和各類負荷可調節特性進一步釋放,電網降損節能工作愈發復雜。國網甘肅電科院將繼續在理論線損計算、電網降損規劃、線損問題專項研究等方面做好技術支撐,同時提升電網降損節能降碳領域共性問題技術攻關能力,竭盡所能為電網“降損節能”服務。(李亞昕)
- 2023-07-20方大炭素:“四個一”降本措施效果顯著
- 2023-07-20國網徽縣供電公司:“五個一”工程提升退休職工幸福感
- 2023-07-20復旦大學對口支援河西學院十周年工作會議召開
- 2023-07-20涼州:戰“三夏”確保顆粒歸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