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科技的不斷注入和觀眾需求與品位的不斷提升,博物館越來越展現出斑斕的人文光彩。為了打破傳統的“亮寶式”展覽和“說教式”講解,探索更親民、更現代、更趣味的文藝化方式,華亭市博物館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開展“定制化”講解,滿足群眾探求知識、啟迪智慧和陶冶情操的自我素質提升需求。

眼下,正值暑期,許多青少年團隊走進華亭市博物館,通過“參觀、聽講座、活動體驗”等環節,體驗“定制化”講解服務。
“我們根據團隊需求定制博物館瀏覽路線和服務,珍稀文物不再束之高閣,它們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在游客與展館的‘雙向奔赴’中,‘展館熱’能更火爆、更持久。”華亭市博物館副館長張紅梅說。
為了讓孩子們對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快樂“‘陶’不出手心”陶泥體驗環節,社教老師現場指導孩子們進行泥坯制作,一塊塊陶泥通過孩子們的手,經過搓、揉、壓、捏、修等制作,變成了一個個拙樸的水杯、花器、筆筒和可愛的兔子、蝸牛等小動物,孩子們看著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喜出望外。活動結束,孩子們還興致盎然,勁頭十足,沉浸在“玩泥巴”的樂趣之中。

“定制化”講解不僅僅是華亭博物館依托藏品,精心設計、組織實施的教育品牌,也是在遵循現代化博物館學的基礎上對博物館教育服務的升級,更是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利用文物資源開展社會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實踐。博物館正在變“館方端菜”為“群眾點菜”,不斷創新傳播內容、形式和手段,“以需定供”滿足公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李英 梁艷)
- 2023-07-27公司預增、機構看好,光伏行業再迎利好
- 2023-07-27中國“超級顯微鏡”——微觀世界的探針
- 2023-07-26圖解 | 一張表帶你了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沿革
- 2023-07-26跨越兩個季節的堅守——記國網隴南供電公司運維員鄭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