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肅北:做強牦牛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3-08-15 16:43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田洋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南北兩側,境內冰峰林立、河流縱橫、濕地連片,純凈的藍天白云和圣潔的山川湖泊賦予這片高原沃土動植物的多樣性。

  在這片熱土上,勤勞勇敢的肅北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他們以時間為軸,遵循自然法則,培育出高原古老的原始畜種——肅北牦牛。

  近年來,肅北縣全力做好牦牛產業綠色“加減法”,以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連綿起伏的祁連山滋養著遼闊草原。每年8月,一場場秋雨過后,肅北大草原就到了最美的季節。壯美的草原和巍峨的祁連山相互映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經過多年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這里水系縱橫、沃野千里,獨特的氣候條件催生出高原特有的牛種——肅北牦牛。

  2022年,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掛牌成立,這標志著肅北牦牛產業進入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養殖軌道。牦牛產業穩步高效發展,實現了全縣牧農業增效、牧農民增收的目標。

  天然的優質草場賦予肅北牦牛優良的種群特征。牧民在不斷提高牦牛品質的同時認識到,告別昔日單打獨斗的模式抱團發展,才能實現品種改良、效益提升最大化。

  今年48歲的鹽池灣鄉阿爾格勒泰村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團結,7年前就開始規模養殖牦牛。當時他養殖40余頭牦牛,還有500余只羊。因為在村上工作,團結逐漸減少了羊的飼養量,增加了牦牛養殖量。“減少小牲畜飼養量可以讓草原休養生息,還能解放人力從事旅游等其他行業,增加收入。”團結說。

  如今,團結家養殖的牦牛數量有100余頭,每頭牦牛養殖八九個月就能賣到1萬余元。

  據了解,阿爾格勒泰村有牧民42戶143人,牦牛養殖戶占三分之一。鹽池灣鄉處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域。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牦牛數量不斷增加,它們和家養牦牛雜交而成的野血牦牛隨之誕生。

  粗短有力的四肢、較厚的真皮層、大量的脂肪細胞、豐富的膠原纖維……在自然選擇和物種進化過程中,為適應高原高寒氣候,肅北牦牛形成了良好的體溫保存機制。與其他牦牛相比,肅北牦牛在外部環境感知、缺氧適應和肉質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品種特征。

  “20世紀60年代,肅北牦牛開始與當地野牦牛群居自然雜交,形成能適應高寒牧區嚴峻生態環境的特有半血野牦牛遺傳資源,經過留優去劣、去公留母,肅北牦牛適應了高原缺氧環境和高寒牧區粗放的飼養管理,在高原山區活動性靈敏,同時擁有抗病力極強、耐寒性極強的綠色有機品質。”肅北縣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局長張軍元說。

  肅北牦牛產業是肅北縣謀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全縣著力轉變牦牛產業發展方式,延伸牦牛產業鏈條,在完善牦牛良種繁育體系、技術服務保障體系、飼草料供應體系和產業化經營體系等方面狠下功夫,形成了全產業發展鏈條。隨著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的建成,持續改善了肅北雪域高原生態環境和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走出了一條生態持續改善、產業高質量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生態草地牧業發展路子。如今,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已成為肅北產業結構調整、民族團結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打造“肅北牦牛”品牌

  “養牦牛效益好。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草原承載量控制牦牛數量,僅牦牛一項年收入就達30萬元。”鹽池灣鄉烏蘭布勒格村村民祁達力圖說。

  今年55歲的祁達力圖從小在草原上長大,20世紀90年代末,他開始飼養牦牛。那時候規模小,只有30余頭,現在有200余頭。“發展牦牛產業,我們可以享受國家草原獎補等各項惠民政策。現在自然生態環境好,野牦牛多,它們和牧場上散養的牦牛雜交后生的牛犢品質好、價格也高。”祁達力圖說。

  生長在高寒地區、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使肅北牦牛在養殖過程中攝入大量蟲草、貝母等名貴中草藥,優良的種群資源不斷向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轉變。

  鹽池灣鄉是以純畜牧業為主體經濟的蒙古族聚居鄉,全鄉轄5個牧業村,共203戶604人,總面積12616.6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場面積9920.2平方公里,占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的92.8%,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5℃,年無霜期僅58天,草場類型以山川、半荒漠為主。

  “今年,鄉上申報實施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項目,旨在通過項目化運作鼓勵村集體合作社、村民加大牦牛交易力度,增強牦牛養殖戶發展信心。”鹽池灣鄉副鄉長丁兆欣說。

  按照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拓展肅北牦牛產業鏈條,促進牧民增收。2022年,肅北縣掛牌成立了繁榮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通過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牧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按照“三級繁育”體系(打造5戶200頭以上核心群、5戶100頭以上基礎群、5戶100頭以上擴繁群),采取“一分三統”養殖模式(分戶散養、統一品種、統一鑒定、統一銷售),開展肅北牦牛品種和肉品品牌的科學認證、高端策劃,擦亮肅北牦牛金字招牌,力爭使肅北牦牛盡快走上產銷一體化發展路子。

  今年以來,鹽池灣鄉5個村集體合作社共向張掖市肅南縣等地外供牦牛397頭,每頭享受外調補貼1000元。在牦牛繁育馴化項目帶動下,上半年鹽池灣鄉牦牛出欄量同比增長19%,為牧戶創收527.66萬元。

  至目前,基地累計投資666萬元,完成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大門建設,開展了牦牛養殖戶場圈改造提升和養殖技能培訓工作,今年8月底前可完成肅北牦牛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肅北牦牛新遺傳種質資源認定、地理標志產品評審認證已提交國家級評審。

  2022年,肅北縣鹽池灣鄉掛牌成立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以來,鹽池灣鄉以“三級”繁育體系為基礎,積極探索產加銷一體化集群化發展路子,力爭把肅北牦牛打造成全省的特色種業,促進牧農民穩步增收。今年上半年,鹽池灣鄉牦牛出欄量1110頭,同比增長19%,可比價總產值達1221萬元,同比增長19.1%。

  “近年來,肅北縣立足資源稟賦,大力推行‘黨建+合作社+牧農戶+企業’發展模式,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向村級集體經濟傾斜,推進黨城灣鎮高原夏菜及花卉制種、馬鬃山鎮駱駝產業、石包城鄉馬產業、鹽池灣鄉雪山羊肉及牦牛產業等特色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通過不斷盤活村級閑置耕地、草場等資源,拓寬租賃、光電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推動經濟穩步增長。”張軍元說。

  上半年,肅北縣26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達245.3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9.44萬元。

  肅北縣始終堅持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發展至今,牦牛存欄量為23148頭。其中,鹽池灣鄉78.98%、石包城鄉17.39%、黨城灣鎮3.63%,牦牛養殖合作社3個,牦牛養殖核心群5戶,牦牛養殖基礎群、擴繁群10戶。通過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牧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著力提升肅北牦牛生產性能、相關產品質量,壯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水平,打造“肅北牦牛”品牌。

  目前,肅北縣品牌牦牛已銷售到本省甘南州、張掖市肅南縣、青海大通縣、西藏阿里地區等地,今年已完成“西牛南調”100頭,外銷至張掖、肅南等地近300頭,與甘南州卓尼縣達成協議,已供種牛60頭。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建成年銷售肅北牦牛種牛500頭以上的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帶動全縣2萬多頭牦牛產業的發展。肅北牦牛已然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健康產業、有機產業。

  擦亮文旅融合名片

  為做強做大牦牛產業,肅北縣堅持草畜一體,穩步擴大優質飼草基地規模,大力推進西部(肅北)牦牛繁育基地建設和“肅北牦牛”品種認定,穩步推進數字有機生態牧場等項目建設。

  “縣上不斷提升養殖業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加快推進品種改良、設施育肥、飼草青貯等技術應用,推動養殖業提質增效。在支持做好數字有機生態牧場、肅北縣屠宰加工冷鏈倉儲基地項目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交易市場建設、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展和品牌打造等工作,補齊要素鏈條,配套完善畜產品屠宰加工、冷鏈倉儲、風干肉等附屬項目,提升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推廣電商銷售,打造‘生產—加工—銷售’經營模式,提升‘肅北牛羊肉’品牌知名度,著力打造畜牧業轉型升級樣板和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樣板。”張軍元說。

  肅北縣全面開展肅北牦牛新遺傳種質資源認定及地理標志產品申報評審認證,加強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完善牦牛良種繁育體系、技術服務保障體系、飼草料供應體系和產業化經營體系,力爭把牦牛資源打造成全省特色種業。健全完善鹽池灣(肅北)牦牛“三級”繁育體系,積極開拓牦牛外銷通道,探索牦牛產加銷一體化集群化發展模式,力爭年底向外調引肅北牦牛良種100頭以上。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年內完成“肅北牦牛”地理標志申報工作,認證綠色無公害產品1個。

  近年來,肅北縣緊緊圍繞“126”發展思路,立足生態功能型定位,科學謀劃建設綠色有機生態產業,著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總投資1000萬元建設西部(肅北)牦牛繁育馴化基地,完成肅北牦牛基因組重測序、線粒體測序、牦牛基地基礎建設等工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深入合作,全面開展肅北牦牛新遺傳資源及地理標志產品的申報評審認證工作。同時,計劃為牦牛植入RFID芯片,利用北斗技術,實現血統追溯、生長信息跟蹤,完成高品質肅北有機牦牛的在線溯源、智慧認證,實現云端牧場、智慧加工和綠色有機為一體的數字化品牌提升,打通肅北縣有機畜牧業全產業鏈,把西部(肅北)牦牛產業打造成一張三產融合、文旅融合的靚麗名片。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肅北縣將積極擔當作為,真抓實干,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不辜負奮進勃發的時代春風,讓肅北牦牛源源不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周愛玲 吳德 賈瓊)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