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常偉 通訊員 周淑云
高臺縣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聚焦群眾所需所盼,加快文明實踐工作提檔升級,將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明培育融合一體推進,努力實現體制機制、資源整合、服務群眾“三到位”,真正把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成為聚人聚心的精神家園。

聚焦“怎么做” 構建文明實踐“服務圈”
發揮文化、科技、教育等部門單位資源優勢,根據文明實踐需要和群眾需求,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科普、體育健身服務等五大平臺,在紀念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館設立黨性教育、全民閱讀、文化文藝等22個文明實踐基地,由實踐中心統籌調配使用,發揮資源最大效能。
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選取條件成熟的鎮、村進行試點,通過爭取項目補助資金,建立資金保障機制,采取觀摩評比、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示范鎮、村創特色、樹亮點,為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做示范、樹標桿。至目前,建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展館1個,打造示范性實踐所、站49個,全縣鎮、村實踐所、站建設全覆蓋,構建起了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

突出“誰來做” 壯大文明實踐“生力軍”
積極探索“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在縣級層面組建志愿服務總隊和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等20支專業志愿服務隊,鎮、村根據群眾需求,組建500余支志愿服務分隊、小隊,構建起了“總隊+分隊+小分隊”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形成了縣、鎮、村三級貫通,中心、所、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
探索推出“積分銀行”“時間銀行”等,將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時長納入積分、時間管理,定期進行獎勵兌換、公示宣傳,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全縣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了2.3萬人。

著眼“做的實” 織密文明實踐“惠民網”
把文明實踐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堅持一月一主題,突出“講、評、幫、樂、慶、賽”六種實踐形式,開展以“樓院講堂”“田間課堂”等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理論政策宣講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組織開展“最美”評選,道德模范進講堂,引導群眾在評先推優中提高自身道德素養;采取“敲門”服務、結對幫扶等方式,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挖掘培育鄉土人才,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圍繞中華傳統節日,精心策劃“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家風家教、道德風尚等評比活動,讓群眾在互評互賽中比學趕超,激發了廣大群眾“尚善”的道德力量。
近年來,累計開展專題宣講400余場次,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好家園”“圓夢微心愿、真情暖童心”等文明實踐活動1000余場次,“文明家庭”“中國好人”“道德模范”等縣級以上各類典型達到了1200余人次。
聚力“做長久” 打好文明實踐“特色牌”
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組織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和各實踐所、站,積極培育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項目,“背包科普行”“百姓大舞臺”“文潤童心”“我為鄉親出趟診”“小板凳”理論宣講等一批特色鮮明、服務優良的實踐品牌,奏響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大合唱”。
注重數智賦能,積極探索開發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形成中心統籌制單、群眾按需點單、平臺精準派單、志愿服務團隊接單、多元綜合評單的服務閉環模式,實現志愿服務“一鍵通”、文明實踐“一網連”。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在縣級媒體平臺和各鎮、各單位微信公號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欄,積極推送新時代文明實踐亮點特色、典型做法,在全縣奏響了善行涌動、愛心如潮的時代主旋律。
- 2023-08-23【和美鄉村看甘肅】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榆中縣加快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 2023-08-23圖解:上半年貨幣政策大事記
- 2023-08-23三部門:合理增加對購買汽車、家電、家居等消費信貸支持
- 2023-08-23上海金融法院:五年來共受理金融案件4.1萬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