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蘭州市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提升優勢產業集聚度、強化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大力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和區域性優勢產業,加力建設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促進特色產業向高效產業轉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躍升,助力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強省會”行動產業發展基礎。
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產業布局優化行動。突出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推進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打造“沿黃沿河產業帶、國道沿線產業帶、南部旅游產業帶”三大都市農業產業帶,著力構建糧食生產功能區、蔬菜產業集聚區、特色產業優勢區、都市農業示范區、優質瓜果產業區、畜牧養殖先導區等六大產業區域布局。重點建設以永登縣西北部、榆中縣南北部山區、皋蘭縣中北部、七里河區后山地區等旱作農業區為主的馬鈴薯、藜麥、禾尚頭小麥、小雜糧優質糧食功能區;以沿黃河、宛川河、湟水河、莊浪河、大通河等5個流域川水地區露地(設施)蔬菜和永登縣武勝驛、民樂和榆中縣馬坡、新營等二陰山區冷涼型蘭州高原夏菜主導產業優勢區;以永登莊浪河川區為主的玫瑰“獨一份”產業集群,以榆中北部、南部山區和永登西北部山區為主的中藥材、馬鈴薯種薯“好中優”新興產業集群,以皋蘭什川、黑石、永登柳樹、七山等地區為主的白蘭瓜、軟兒梨、禾尚頭、七山羊等“特中特”產業集群;以黃河、大通河、湟水河、莊浪河流域川灘地和河谷川地為主的蘭州冬果梨、軟兒梨、白鳳桃、葡萄等特色優勢果品產業集聚區;以永登縣河橋鎮、七山鄉、城關鎮,榆中縣青城鎮、夏官營鎮,紅古區花莊鎮,皋蘭縣黑石鎮為主的肉羊、生豬、奶牛等畜牧養殖先行區,推動全市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化、差異化、規模化發展。
突出優勢,實施特色產業擴量提質行動。堅持圍繞“土特產”做文章,促進農林牧漁與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加快特色產業擴面增量、提質增效。一是聚焦“擴規模”。深入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著力構建“6+N”產業發展體系,在持續壯大“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的同時,聚焦小而特、特中特、特而優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食用百合、苦水玫瑰、食用菌、優質瓜果、藜麥等特色產業,實現了每個縣區都有2-3個特色鮮明、帶動面廣的主導產業,全市累計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8個。2023年,預計全市優勢特色種植產業面積達到178萬畝,畜牧業養殖量達到794萬頭只。二是聚焦“建集群”。突出建立優勢區、健全產業鏈,大力拓展特色產業多功能性,積極爭創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產業強鎮、產業大縣,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配套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以農產品加工業為牽引,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融通,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全市建成農業產業強鎮2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正在開展1個國家級、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今年已完成投資3.1億元。今年,爭取7000萬元(已到位3000萬元)中央資金支持建設榆中縣高原夏菜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1000萬元(已到位750萬元)省級獎補資金支持建設永登縣豬羊和紅古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完成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項目建設20個,完成投資13.4億元。三是聚焦“提效益”。集成現代農業先進技術裝備,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智慧養殖等新模式,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和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品質和優勢,增強特色產業發展效能。全市累計建成萬畝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7個、千畝標準化示范基地8個,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場1665個,預計今年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50億元以上,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優勢特色產業經營凈收入達到5635元,同比增長6.5%。
延鏈強鏈,實施經營主體突破發展行動。一是健全經營體系。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加快實施龍頭企業“2512”引培提升行動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把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著力點,通過做“大”龍頭企業、做“特”產業基地、做“長”產業鏈條,構建以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種養戶為“節點”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引進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效益好、帶動強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冷鏈物流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形成三產融合發展新業態。全市共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3家,其中經營收入億元以上企業23家;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7家;認定市級以上示范社347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示范場183家,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15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二是完善聯結機制。統籌推進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聯結,強化聯農帶農,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全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5.62萬戶,吸納農戶就業14.7萬人,其中帶動脫貧戶1.55萬戶,吸納脫貧戶就業1.28萬人;全市合作社達到4967家,合作社成員達到6.1萬人,共帶動非成員農戶11.1萬戶,帶動脫貧戶6673戶。
豐富業態,實施鄉村產業示范創建行動。一是促進鄉村提質。用足用好優勢鄉土資源,充分發揮全市獨特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產業優勢,圍繞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都市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新業態,推進產業與鄉村聯動發展,生態保護和觀光農業互促并進,民俗文化和休閑旅游深度融合,構建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二是做大農旅產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成了一批生態良好、設施完備、特色鮮明、功能多樣的觀光園區、休閑農莊、鄉村民宿和康養基地,打造了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沿黃1小時旅游圈和環蘭州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了一批資源獨特、環境優良、業態豐富的美麗休閑鄉村、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特色小鎮,帶動地方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聯動發展,拉動特色農產品消費能力,拓寬鄉村產業發展途徑。全市累計建成市級休閑農業精品園區10個,培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921個,認定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打造國家級特色小鎮3個。今年已推薦永登縣申報創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永登縣連城村認定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綠色發展,實施循環農業動能轉換行動。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基地建設,著力實施廢污處理、資源利用、節水節能系列工程,創新生產方式,探索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科學使用地膜推廣示范行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蔬菜廢棄物(尾菜)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農業生態資源保護、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省級尾菜處理利用示范縣建設等項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并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體系,全力打造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區,力爭今年全市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4%、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6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1%以上。
提質增效,實施品牌農業培育提升行動。一是構建品牌體系。圍繞“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和全市“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地方優勢產業,實施農業生產兩個“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建設綠色化、標準化、優質化生產基地,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依托“甘味”品牌影響力,積極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甘味”區域品牌和企業商標,打造蘭州知名“甘味”品牌,構建以區域公用品牌、特色優勢產品品牌、知名企業品牌三位一體的農業品牌體系。二是推動品牌強農。重點培育了蘭州高原夏菜、蘭州百合、苦水玫瑰、皋蘭軟兒梨等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4個,省級“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甘味”農產品企業商標品牌34個,累計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471個(其中地理標志農產品11個),“蘭州高原夏菜”品牌價值達到58.99億元、“蘭州百合”品牌價值達到50億元、“苦水玫瑰”品牌價值達到16.93億元。今年已組織申報“甘味”農產品公共區域品牌5個、企業品牌17個。
- 2023-08-23海報丨預防先天殘疾 守護美好未來
- 2023-08-23蘭州公路應急中心:打好暑期保暢“攻堅戰”
- 2023-08-23甘肅稅務:用“稅力量”扮靚“浪漫經濟”
- 2023-08-23國網甘肅電力營銷事業部完成西北大區“三相電能表標準裝置量值比對”工作






